•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谢素华:黄褐斑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作者:谢素华 时间:2009-06-17 10:51:00
  • 核心提示:  黄褐斑是一种生于面部的常见皮肤疾患,临床表现为皮损呈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面颊对称出现,呈蝶形,亦町见于额、眉、颧、鼻及口周等处,边界清楚,无自觉症状。口晒后皮损颜色加深。女性患者偶见经前颜色加深。本病多见于巾

      黄褐斑是一种生于面部的常见皮肤疾患,临床表现为皮损呈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面颊对称出现,呈蝶形,亦町见于额、眉、颧、鼻及口周等处,边界清楚,无自觉症状。口晒后皮损颜色加深。女性患者偶见经前颜色加深。本病多见于巾青年女性。黄褐斑是皮肤科常见病及疑难病之一,祖国医学对此甲有记载,晋《后备急方》称为“皮干黑”,明《外宗正宗》称为“黑斑”。近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报道很多,然均缺乏确切疗效,究其原因,仍是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的研究。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治疗该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总结了黄褐斑的病因病机.用于指导临床准确地辩证施治,有积极意义。

      1肝脾不和,肝肾不足

      黄褐斑按病因病机可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不足;脾胃虚弱;血虚肝旺,气滞血瘀等7种类型,其病因病机多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肝脾肾三脏均涉及多脏器功能失调者,因七情失调,长期抑郁,肝肾精血亏虚,精血不足,肌肤失养,虚火上扰,燥热内结,或脾不健运,痰瘀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气上犯,蕴结肌肤.均易形成黄褐斑。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一个脏器的病变必然涉及其它脏器。肝、脾、肾三脏相互影响,各种病因相互缠绕,临床治疗不把这些错综复杂的病因病机弄清楚,分清主次,辩证施治,就很难取得理想疗效。

      2情志失调,肝郁气滞

      黄褐斑多为中青年,女性居多,中青年南于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现代知识女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加之经带胎产伤及于血,阴血不足,心肝失养,气郁血虚,所以肝郁气滞是黄褐斑患者临床最多见的病因病机之一。肝郁而气滞,气滞而血瘀。肝气不舒,急躁易怒,则相火妄动,消灼肝。肾精血,肾阴小足,肾水无从上承,精血不足,脉络空虚,进而瘀阻而发为黄褐斑。临床治疗要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滋养肝肾,义要根据具休情况嘱其合理安排下作、生活,保持心情舒畅。

      3阴阳失调

      《素问》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黄褐斑的病冈病机与脏腑阴阳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如血虚肝旺型患者,血属阴,长期血虚,阴不足,脉络空虚,头面肌肤失濡而致黄褐斑,此乃阴虚复以肝火旺盛,肝阳上亢,火热上炎,熏蒸肌肤,燥热内结所致。此类患者属典型阴虚阳亢,阴阳失调之证。阳盛者泻火,阴虚者补阴。阴不补。阴精不足不能纠正,热不泻,阳亢之证不能纠正。《素问》日:“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故在针对具体的病冈病机进行辩证施治时,一定要以调整阴阳为基本准则。

      4气滞血瘀

      黄褐斑是一种慢性皮肤疾患,祖国医学认为,“久病成瘀”。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多数患者均与气滞有关,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如结核、肿瘤、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或妇科病患者,由于久病成瘀,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或冲任失调,气血不和,导致气滞血瘀,脉络瘀阻,面部肌肤失养而发为黄褐斑。故在临症治疗时,各型黄褐斑均应注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以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可见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足非单一而复杂的。它是肝、脾、肾功能失调,情志失调,阴阳失衡及各种原凶引起的气滞血瘀,精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所致,属于多病因病理性疾病。临证时须根据其具体的病因病机综合考虑进行辩证施治,才能使黄褐斑疗程长,易复发,不易完全消退,较难治愈的棘手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另外,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与遗传、内分泌欠渊、自身免疫、化妆品使用不当、妊娠、微生态失衡、日晒及使用避孕药等有关。这些虽不在中医病因病机中讨论.但临证时应让患者合理保养,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对提高疗效将大有裨益。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