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张惠萍:治疗盗汗的临证体会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6-12 16:07:00
  • 核心提示:  盗汗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好发于结核病及某些虚证患者;此外,妇人产后、外科手术后、d,JL及常人过劳时,亦可发生。偶然的汗出并不妨碍健康,若汗出过多,则易影响疾病恢复或导致机体衰弱。笔者现就本症辨证论治的规律加

      盗汗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好发于结核病及某些虚证患者;此外,妇人产后、外科手术后、d,JL及常人过劳时,亦可发生。偶然的汗出并不妨碍健康,若汗出过多,则易影响疾病恢复或导致机体衰弱。笔者现就本症辨证论治的规律加以探讨。

      1病因病机

         盗汗之成因,前人大多责之于阴虚,有“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的说法。如《丹溪心法》说:“盗汗属血虚、阴虚。”盗汗属于阳虚的也有记载。如《沈氏尊生书》说:“盖肾伤则阳衰,阳衰则卫虚,所虚之卫行于阴分,当目瞑之时,无气以固其表,则腠理开而盗汗出,醒则行阴之卫气复于表,而盗汗止。”总之,阴虚或阳虚均可导致盗汗。所谓“盗汗属阴虚”,仅就多数而言,不可固执此见。诚如《景岳全书》中说:“以余观之,则自汗也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若人之寤寐,总由胃气之出入。胃气者阳气也,人于寐时则胃气入于阴分,此时非阳虚于表者而何?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症,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然则阴阳有异,何以辨之?日:但定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见矣!盖火盛而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可知也;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这一论点使我们对盗汗的辨证和施治有了较多的依据。

      2辨治

      2.1分型

         根据盗汗成因及兼证,笔者将盗汗分成阴虚不受和阳虚不固2种类型。除主症睡时汗出以外,阴虚不守型证见面颊潮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头晕目眩,怔忡心悸,烦躁失眠,舌质多红.脉象弦细或细数;阳虚不固型证见面色咣白,恶寒身倦,口淡不渴,便溏溲清,汗出多冷,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象濡细或细缓。

      2.2治法

      2.2.1  养阴清热法  治阴虚不守型盗汗,以当归六黄汤、六味地黄汤为主方。

      2.2.2  益气固表法  治阳虚不固型盗汗,以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为主方。

      2.2.3  固涩敛汗法  为治疗盗汗的固标之法,两型均可兼用。其常用药为龙骨、牡蛎、五味子、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银柴胡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