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张静:浅谈中药不良反应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张静 时间:2009-05-21 14:28:00
  • 核心提示: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当前国际范围内日益关注重视中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的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并广泛提倡科学合理使用中药,防治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当前国际范围内日益关注重视中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的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并广泛提倡科学合理使用中药,防治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1炮制不当  中药炮制后,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如斑蝥米炒后,可使毒性成分斑蝥素升华而降低毒性。乌头经蒸、煮等法炮制后,剧毒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原碱而减小毒性,若炮制不当,水解不完全,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1.2煎服方法不当  乌头、附子、商陆等毒性中药需久煎以降低毒性,煎药器皿以砂锅为宜,不宜用铁锅。服药方法除早晚服或饭前、饭后服外,还有顿服、频服、寒药热服、热药寒服之分,同时还有饮食禁忌,中药还讲究“十八反”、“十九畏”,若用药不当,轻则会影响疗效,重则会产生不良反应。

      1.3使用不当  一般的说,副作用与剂量成正比。如云南白药,超量服用可引起头昏眼花、心悸呕吐、烦躁不安、舌及全身发麻、胸闷气短等。木通常用量为3~9g,大剂量应用则损害肾小管,导致上皮细胞坏死,严重者致急性肾炎。川乌一般用量3~9g,若作散剂酒剂应减为1~2g,制用;人汤剂则应先煎30~60rain,以降低毒性,否则易引起中毒。某些中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在体内蓄积,长期服用可致中毒。如口服苍耳子致不良反应均发生在服药时间大于1月者,主要原因为蓄积性中毒,表现为胸闷气短、头昏乏力、心悸、四肢麻木等神经、心肌和肝功能损害症状,外敷可致接触性皮炎。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能引起慢性汞中毒。长期用牛黄解毒片、番泻叶可出现身体依赖性。

      1.4品种混淆  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品种出现同名异物现象,名称相似的中草药互相代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些品种多数种属不同,毒性的大小强弱也不同。山豆根有广豆根和北豆根之别,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常入药治疗咽喉肿痛,而广豆根易致呕吐。

      1.5药材质量  同一产地相同基源的中药因栽培方式、地理环境、气候、生长期的长短、采收季节(包括采收时间)等不同,毒性也不同。自然环境的污染,如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及其毒素等对中药的污染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原药材在晾哂或储存过程中出现霉变,或者为了使药材易干或保证其色泽,使用一些有损于药材质量的方法哂制药材,甚至人为掺假,极易导致中毒。

      1.6个体差异及特殊人群  少数敏感体质及特异性体质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与大多数人不同,这类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往往与药物的药理、毒理及用法用量等无关。儿童、老年人、经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由于生理功能与青壮年不同,对药物的反应及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等也不同。所以,对特殊体质、特殊人群的患者,在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以防不良反应发生。

      2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

      2.1  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按WHO国际药物监测的分类法,按其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分类,中药不良反应可涉及多个脏器系统,涉及最多的是皮肤黏膜损害、药物热,其中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而过敏性休克是过敏反应中对机体损害最大的,一般在用药后3~4min内出现,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中药所致的肝肾损害应引起临床特别注意,尽量避免长期用药,对确需长期用药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中药不良反应涉及的除了已经禁用的含有马兜铃酸中药及成药(龙胆泻肝丸)可引起急性肾衰、肾小管酸性中毒,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外,一些常用的中药也出现了类似的报道,如大黄和有宣肺利咽功效的桔梗,大黄是最古老、常用的药材,含有结合性葸甙而具有泻下作用,一般在服药后6~10h排出软便,所以在现代应用中用于治疗便秘,但是,长期服用大黄会导致继发性便秘。  《药品不良反应》杂志报道,含桔梗的复方桔梗片导致心房纤颤的不良反应。桔梗的有效成分为桔梗皂甙,有关专家推测上述不良反应与桔梗引发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窦房结功能抑制,促使心房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多处异位兴奋灶放电所致。

      2.2  中药不良反应与中药剂型的给药途径的相关性中药不良反应中,其发生率可因该药的剂型不同有很大差异。口服制剂由于品种繁多和用药人群广泛,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最大,但反应程度相对较轻,注射制剂引起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发热和休克最常见,反应程度多为中度和重度。

      3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3.1药物方面  中药材品种本身的作用;中药材的加工炮制的影响;药品质量的影响;中药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

      3.2机体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个体的差异。年龄、性别、生理、病理状况、民族及遗传因素等都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

      4预防中药不良反应对策及措施探讨

      ①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②重视药材的质量。③加强中药生产的质量管理。④减少不合理用药。⑤加强中药化学与毒理学研究,揭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⑥加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必须要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机构,建立骨干队伍,各级领导积极参与,形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医务人员、药剂人员必须及时收集、分析、整理、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建立报告制度和报告制度实施办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