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李寅:辨证用药论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寅 内蒙古赤峰市喀拉沁旗西桥医院 时间:2009-04-06 09:35:00
  • 核心提示: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又有人说:“天心爱人,既生一疾,必生一药以治之”。中药这个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在中华民族繁衍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历代著名医家大多重视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又有人说:“天心爱人,既生一疾,必生一药以治之”。中药这个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在中华民族繁衍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历代著名医家大多重视药物功效的挖掘和整理,所以才有了《神农本草经》、《唐修本草》、《本草纲目》、《中华本草》这些传世不朽巨著。我在十年行医过程中,经历了常规用药、找特效药、辨证用药这几个过程,略有心得,写出来聊备参考。

      专病专药与辨证论治

      所谓“专病专药”不如“专病专证专药”更为严密,明白了辨证施药的道理,就不会“一见肾衰就用大黄,一见面瘫就用虫药,一见便秘就用白术”,就可避免把活泼泼的专病专药变成“死药”、“执药”。

      

      所谓专病专药古已有之,多指在某一种疾病上有特殊作用的药物。《伤寒论》治胸痹专用栝楼、截疟之常山、《千金》中急黄用大黄、痔疮用槐子等皆是专病专药的典范。近代医家更屡有发明,如白术通便、赤芍退黄、穿山龙治痹、麻黄止遗尿、葛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附子强心等均是古代本草著作中所不载或未明言的新发现。

      但为什么有些专病专药被人忽略了呢?原因有很多,如“由于交通阻隔、城乡闭塞,各人所见有限,是以收入本草书者甚少”(姜春华先生语),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疗效欠佳”,所以才会有历代医家不断地寻找新的专药。如治疗胸痹,从仲景的栝楼、薤白到今天的葛根就是一例。或问:葛根的疗效就高于栝楼、薤白吗?葛根与栝楼、薤白细究之下,功效不同。栝楼,薤白可化痰浊开胸阳,葛根可活血通经络,此取效之所在,亦疗效不佳之所在。胸阳不振之胸痹,栝楼三方即可,瘀血明显者血府逐瘀汤中加葛根则可大大提高疗效。易而用之则谬,何谈其效?

      所谓“专病专药”不如“专病专证专药”更为严密,约言之:辨证施药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一见肾衰就用大黄,一见面瘫就用虫药,一见便秘就用白术”了,就可以避免把活泼泼的辨证用药、专病专药变成“死药”、“执药”。五味子一度被认为降酶特效药,但稍后就发现了滥用的副作用,提示专药的运用绝对离不开辨证论治。

      专病专药与辨证论治,貌似对立,实则统一。所谓“专病”并非孤立静止的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变化和运动中。若不分阶段、不察轻重缓急,一味寄希望于所谓的“专药”,期望发生奇迹,就会陷入机械唯物论和经验主义的窠臼之中。

      重视民间草药

      药在古代有“官药”、“野药”之别,在今日有药典收载和地方用药的区分,这限制了药物的充分使用,致使某些确有奇效的民间草药长期被忽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形成了贵贱之分。

      

      谚云“单方一味气死名医”,我虽非名医,却也经历过类似的尴尬。一妇,手裂脱皮,我用尽所学未效。后来治疗它病时发现已愈,询之,曰从山上采了一味叫“气死大夫”的草药外洗,便好了。又有一陈老汉告诉我“兔子柺棒”可以治疗风湿,我试用之,确有良效。经此方知什么叫“下问铃串、不贵儒医”。

      我长期在基层,接触的患者多是农民,他们介绍了很多民间的单方、验方,我都一一收集,惜学识有限,很多药物只知土名,至于是否有官名、其他地区是否出产、是否入药等均不得而知,不能不说是遗憾。

      药在古代有“官药”、“野药”之别,在今日有药典收载和地方用药的区分,这限制了药物的充分使用,致使某些确有奇效的民间草药长期被忽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形成了贵贱之分。朱良春不拘一格,才会有“南通三枝花”大放异彩;姜春华先生提倡“既要为病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遂有“截喘汤”泽被苍生;邱德文深入基层,始能挖掘浮萍治喑哑的苗人经验。此皆民间草药大有作为之证明也。

      医者选药,必以有效为目的,多掌握些民间草药,地方用药,就多了一个祛病救人的利器。

      药效随剂量而变

      药是理法方药的末端,又是患者入口第一端,不可夸大也不可轻视。轻视会错过很多药物新功效的挖掘,夸大则是滥用之肇始,乌附类毒药尤其如此。

      

      现今大多医生面对令人尴尬的疗效,企图借加大剂量来改观,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同一药物剂量不同功效可能不同,甚至随着剂量变化到一定程度,还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功效。

      剂量不同功效不同,是指改善的症状或体征不同,而非指药物本身的性味及最根本功效的改变。如黄芪小剂量升压、大剂量降压,血压乃体征,使用黄芪必以气虚为前提,则血压高低皆可使用。但药物不会因剂量改变而改变它们本身的特性,如寒变热、热变寒,补变攻、攻变补。

      中医常取类比象、借物喻理,如“治乱世用重典则治顽疾用猛药”,同理,到了盛世就要怀柔了,脏腑就要修养生息,小剂量就可发挥应有的作用了。古人有“王道”、“霸道”之说,蒲辅周说要“慢病轻治”,附子也不只有大剂量才能回阳,李翰卿用0.3克附子愈心衰。这些例子都提示我们:霸药离不开辨证,单凭一药或可幸中,日久就会发现某些霸药并不霸、某些专药并不专,终非善法,不若与辨证论治结合而用。

      岳美中先生指出:“目前中医学界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不辨证论治、只强调专方单药,一是只强调辨证论治、随证下药。两者均有所偏,未能称是。余谓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

      药是理法方药的末端,又是患者入口第一端,故药物之作用不可过分夸大,又决不可轻视。轻视会错过很多药物新功效的挖掘,夸大则是滥用之肇始,乌附类毒药尤其如此。有一草医,擅用大剂川草乌治痹症,终因药物杀人而入狱,验证了郑钦安所说“糊口事小、获罪事大”。痴迷专药者,能不警醒乎?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