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一组由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内在缺陷、免疫功能异常、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根据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虚劳”、“髓枯”等病证范畴。
血液的生成是由多个脏腑参与的、复杂的生理过程,中医理论明确指出“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血同源”,血液的生成虽与心、肝、脾、肾等皆有关,但主要依赖于肾精化生,正如《张氏医通》谓:“血之源头在乎肾。”因此,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气血无以化生才是 CAA发病的本质。孙伟正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中医学理论知识,提出CAA属“虚劳”范畴_2],其发病机理立足于“肾虚髓枯”为本,治疗以“补肾生髓”为主,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参照CAA中医分型诊断标准,将CAA患者分为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但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肾阳虚型的疗效明显优于肾阴虚型,根据这一现象,导师孙伟正教授提出中医药治疗慢性再障具有“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的特点。
从中医角度而言,阴阳两者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功能属阳,物质属阴,功能以物质为基础,没有物质的存在,也就没有功能的产生。虚损的物质补充需要时日,然而只要物质相对正常,则衰减的功能恢复是比较容易的。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肾阳为一身元气之根本,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周身,不能鼓舞气、血、津液之化生。由肾阳虚所致的再障,多是虚寒内生,邪伏肾中,使精气难以化生血液。肾阳虚型病人在使用温补肾阳药后,症状迅速减轻,血象、骨髓象也随之明显好转。肾阴是人体阴液之根本,肾阴不足,精血亏虚,则难以化生血液。肾阴虚型患者由于肾精亏虚,精不化血,血虚日久,阴虚则愈甚;而阴虚日久,血虚亦愈甚。阴虚则虚火内生,虚火损及脉络,导致发热或出血,致使病情日久缠绵而不愈。因此,肾阴虚型病人经滋补肾阴治疗后,往往症状逐渐减轻,但血象、骨髓象好转则较肾阳虚型缓慢。血属阴,气属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共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一旦发生偏盛偏衰则出现病变,所谓“气血不和则百病乃变化而生”。阳气为血液生化的动力,肾阳是一身之元阳,肾阳虚则形寒肢冷,故有“阳虚生外寒”之说,寒者热之,临床上可应用温补肾阳的药物,以鼓动气血生长,阳生阴长,阴平阳秘,则气血化生充足,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故有“阳虚受补”之说。肾阴为一身之元阴,肾阴虚则五心烦热,故有“阴虚生内热”之说,虚火灼伤脉络,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外则出血。此时若过用温燥之品,对阴血亏耗伴有出血倾向者,反有动血耗血之弊,使贫血症状加重,故有“阴虚不受补”之说,两型相比,可见肾阳虚型治疗比较容易,其疗效也优于肾阴虚型。
从西医角度来看,肾阴虚型CAA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染色体改变或严重的免疫状态紊乱;而肾阳虚型CAA则是造血干细胞轻微损伤或是骨髓造血功能被其他病理因素所抑制。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对再障肾阳虚型与肾阴虚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肾阴虚型多为造血干细胞损伤,免疫功能低下,病情较重;肾阳虚型多为造血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受损轻微,病情较轻。北京医科大学从骨髓增生情况、出血倾向、血小板均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肾阳虚病人均较肾阴虚病人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阳虚型病人的贫血、出血、感染相对较轻,免疫功能紊乱不重,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程度均较轻,骨髓增生程度以减低和灶性增生为主,甲皱微循环大致正常,这部分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较好,预后也良好。而阴虚型病人的贫血、出血、感染症状较重,免疫功能受损较重,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程度严重,骨髓增生程度以严重减低和多部位增生减低为主,甲皱微循环异常明显,这部分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差,预后欠佳。邓延等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CAA患者和正常人群外周血 CD8+T细胞CD28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肾阴虚型患者CD28、CD8+、CD2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肾阳虚型患者,提示肾阴虚型患者免疫紊乱程度明显甚于。肾阳虚型。罗秀素等发现,阳虚型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早期红系造血集落形成单位(BFU—E)值均显著高于肾阴虚型,但对雄性激素反应明显较肾阴虚型敏感;阴虚型骨髓中CFU—GM、CFU—E、BFU—E均明显低于阳虚型,而且大多属于免疫抑制型。钟达锦观察发现,肾阴虚型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减少及显著减少者最多,肾阴虚型骨髓中非造ml细胞成分的平均百分数较肾阳虚型为高,而肾阳虚型仅见增生减少,未见增生显著减少者。储榆林等提出,各型患者血浆、全血细胞、红细胞的cAMP减低均有不同,而阴虚型较阳虚型及阴阳两虚型减低更明显。此外,再障辨证证型中兼血瘀者常有甲皱微循环异常,其由重至轻依次为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肾阳虚型。肾阴虚型以袢周出血、渗出改变较明显;肾阴阳两虚型以管袢畸形、多交叉等改变为特点;肾阳虚型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要特点。俞亚琴对60例慢性再障患者进行骨髓分类、小巨核酶标、小组化和骨髓活检等检测。结果表明,慢性再障患者因中医辨证分型不同,骨髓异常程度也不同,由重至轻依次为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骨髓增生程度常是重度减低,无巨核细胞,骨髓活检以造血细胞缺乏为特点;肾阴阳两虚型骨髓增生程度常是明显减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指数增高,骨髓活检以造血细胞减少为特点;肾阳虚型骨髓增生程度常是轻度减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指数明显增高,骨髓活检以造血细胞成熟障碍为特点。孙伟正教授指导的再障课题组进行的长期试验研究表明:在细胞凋亡方面,DNA裂解片断、骨髓造血细胞Ca“内流含量、CD34+细胞含量、CD34+Fas、CD34+ mP53、CD34+Bcl-2、CD34+C-myc、血清Bcl+2、血清 IFN一γTNF—α、IL一2和IL一3等有关细胞凋亡的指标,在治疗前肾阳虚型均较肾阴虚为轻,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除CD34+C+myc和TNF-α外,其余各项指标仍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差异(尸<0.01或P<0.05);在造血细胞粘附方面,试验组治疗后c—kit mRNA、CXCR4 mRNA、PECAM、HCAM、ICAM—l、VCAM—l、VLA一4、CXCR4、MGC一24、PSGL一1、 ICAM一3、CD34+、SDF~1α、Fn、CDllb、Ln、IL一6及IL一1 p等表达水平的改善,肾阳虚型均明显好于肾阴虚型;在造血微环境细胞信号转导方面,试验组疗后 PKB、ERKl、P38MAPK、NF—KB、PI一3K和JNK等表达水平的改善方面肾阳虚型CAA也明显优于肾阴虚型CAA。
综上所述,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存在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病理改变。但从临床观察来看,阴虚型、阳虚型不是绝对不变的,当肾阴虚型病人经滋阴补肾治疗后,阴虚症状得以改善,发热、出血症状减轻,往往向阳虚型转化,从而病情好转;而一些阳虚型病人由于病久、失治或误治,也可向阴虚型转化,这些病人往往预后不佳。故在治疗中应根据阴阳转化的理论,不仅要促进肾阴虚型向肾阳虚型转化,而且要避免肾阳虚型向肾阴虚型转化,正确地调理阴阳,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以此提高临床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