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汪存仁:脾约为脾失膀胱束约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汪存仁 甘肃玉门市中医院 时间:2009-03-19 09:01:00
  • 核心提示:  《伤寒论》246条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跌阳脉”反映脾胃之气。脉象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此“强”非生理正

      《伤寒论》246条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跌阳脉”反映脾胃之气。脉象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此“强”非生理正常脉象,而是病理偏亢;“涩则小便数”,是脾气不足,营气亏虚。由于胃气偏亢,脾气不足而形成小便数而大便硬的“脾约”证。

      从生理上讲,脾主湿,胃主燥;脾主升,胃主降;脾主营,胃主化。《临证指南医案》曰:“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又曰:“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统调水道,下输膀胱……”这里充分说明:脾胃与肺、肾、膀胱、水液代谢相关,和五脏生克制化相系。

      从病理而言,脾气失于燥化不能制水则小便数而大便硬。在治疗上首先以芍药、麻仁、蜂蜜健脾益营而升;杏仁宣降肺与大肠,共凑益营健脾、滋燥润肠、通便之功,而恢复五行相互滋生,相互为约的水土关系。“脾约”者,乃脾气失其对膀胱藏津液束约之能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