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吴沛田:二术煎治痤疮鼻炎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9-02-27 09:10:00
  • 核心提示:  二术煎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方由白术、苍术、白芍、陈皮、炙甘草、茯苓、厚朴、木香、干姜、泽泻组成。原治“肝强脾弱,气泄湿泄”等证。笔者临床用于肝脾不和所致诸证,投之多效。  寻常痤

      二术煎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方由白术、苍术、白芍、陈皮、炙甘草、茯苓、厚朴、木香、干姜、泽泻组成。原治“肝强脾弱,气泄湿泄”等证。笔者临床用于肝脾不和所致诸证,投之多效。

      寻常痤疮

      赵某,男,22岁,2000年7日初诊。自诉3年来面部经常出现淡紫色丘疹,时有发红发痒。某院皮肤科诊为“寻常性痤疮”,查面部两颊及前额均有较密集紫红色丘疹,有些已形成脓疱,边缘清晰,压之不褪色,小如米粒,大似绿豆,秋冬较轻,春夏尤甚,舌苔薄腻,脉弦。辨为肺胃邪热,上蒸面部,以五味消毒饮加凉血行瘀药7剂,乏效。复诊诉其饮食稍有不慎,常见腹痛便泻,今常法乏效,改投二术汤加味,药用白术12克,苍术12克,白芍15克,陈皮9克,炙甘草6克,茯苓20克,厚朴12克,泽泻10克,槐花15克,党参15克,益母草20克。服5剂,再诊自觉面夹疹伏,再续服14剂,痤疮消失。以参苓白术散合逍遥丸善后调理,2年后追访未发。

      按:痤疮是毛囊与皮脂腺分泌异常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多由肺胃蕴热、上蒸面部、复感外邪,清热解毒、凉血行瘀为其治疗大法。然治病无常,贵在临证变通,此病为湿邪乘虚浸淫肌肤腠理,而成痤疮。二术汤运脾、燥湿、芳化、祛风、升阳、淡渗之功,祛湿除浊之法,尽在其中,再加槐花、益母草等,诸药合用,即能切中病机而病愈。

      过敏性鼻炎

      梁某,男,43岁,2003年11月初诊。在某医院诊为过敏性鼻炎至今4年余,每天天气变化时发作,初则喷嚏鼻痒,继则鼻涕涓涓而出,或色白或黄而粘,伴胸腹胀满,眩晕耳鸣,纳食不香,或大便溏泄,腰膝酸软,舌苔薄白而腻,脉弦滑而沉。此乃脾肾俱虚,津液不摄,阳气无力上奉使然,以二术汤加减,处方:柴胡、苍术、白术各10克,白芍15克,陈皮、青皮、厚朴、木香各9克,茯苓、太子参各12克,菟丝子20克,泽泻8克,甘草6克,服5剂。复诊时鼻涕明显减少,鼻痒、喷嚏有所减轻,再进12剂诸症尽除,以玉屏散加减善后调理月余。随访3年,旧疾未发。

      按:过敏性鼻炎多以益气固表,敛肺止嚏,温补肾气为主,佐以温通鼻窍、祛风散邪之品,多可取效。本例多方治疗,其效不著,即从鼻涕变化入手。盖鼻涕属人体津液部分,脾主运化,津液自能正常布散,今肝郁脾虚,肺不布津,故鼻窍不通,喷嚏连连,用二术煎加减,使肝脾协调,清者自升,浊者可降,肺肾相生,故能取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