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曹东义:克毒制胜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9-02-21 08:19:00
  • 核心提示:  本文我们着重探讨中医克毒制胜的智慧,回答“毒向何处去”的问题。  隐匿潜藏 避其锐气  中医认为“六淫太过即是毒”,因此《内经》有寒毒、热毒、湿毒等称谓。对于六气过盛变为六淫的危害
      本文我们着重探讨中医克毒制胜的智慧,回答“毒向何处去”的问题。

      隐匿潜藏  避其锐气

      中医认为“六淫太过即是毒”,因此《内经》有寒毒、热毒、湿毒等称谓。对于六气过盛变为六淫的危害,古人主张要主动避免,而不是无畏地暴露于其毒害之中。《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把避免虚邪贼风的伤害,看做是自古相传的防病之道。

      《灵枢·九宫八风》说:“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文中所提“谨候”虚风,可以看出圣人的谨慎态度;“日避”虚邪,则反映了其不敢松懈的精神状态。

      健体强身  迎击毒气

      《素问·刺法论》提出来,首先要在思想上不怕邪毒,要相信自己的正气能够抗击邪毒。因此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文中把“正气存内”与“避其毒气”并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看待。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介绍了各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其中所谈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洗浴、熏蒸的方法,有健身运动的方法,也有很多是以服用有毒的药物,或者佩戴香囊、药囊,接触有毒的药物,来预防传染病。可见,孙思邈不仅对于传染病的接触传染有很深认识,而且对于服用药物增强抵抗力、预防传染病,也有很深的研究。

      解毒排毒  给毒出路

      现代医学强调杀菌消毒,主张消灭病原。中医学面对毒邪伤害的应对措施,与此有所不同。中医除了积极预防之外,就是主张转化,把有害物质的毒性降低,称为解毒。毒性降低的过程,就是转化的、克制的过程。

      无论是“毒从外来”,还是“毒从内生”,都可以用药物制约,抵抗其毒害,也可以因势利导,把邪毒排出体外,比如使用汗法、吐法、泻法、利尿法排出毒邪。

      化毒为药  因势利导

      《神农本草经》是记载中医驾驭中药,减毒增效最早的专门著作,后世一直遵循其中提出来的配伍原则,有相须、相使、相杀、相恶种种不同。后来的医学家逐渐积累经验,不但增加了很多味有毒、无毒的药物,而且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炮制理论和丰富的炮制技术,如《雷公炮制论》就是一部代表作。

      有了这些组方、炮制经验,古人探索的足迹并没有停止,金元时期的张元素、王好古等人,又发明了“引经报使”学说。也就是在方子里,增加一些针对某个经脉的药物,然后改变整个方剂的作用方向,按照医疗的需要“直达病所”,可以减少用药,提高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