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血中雌激素浓度降低。对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反馈性抑制减轻,出现继发性垂体功能亢进,从而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功能一时性亢进,对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和代谢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致的一系列症候群。其主要症状有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的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自汗、盗汗、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情志不宁等。古代医籍对本病无专篇记载,也无更年期综合征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发展过程,应属于中医“郁证”、“脏躁”、“百合病”、“自汗、盗汗”等病证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种生理变化是女性生长衰老的自然规律,多数妇女可以顺利渡过,但部分妇女由于体质、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生理变化,使得阴阳平衡失调而导致本病。
陈美华老师从事临床30余载,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陈师认为,妇女一生经、孕、产、乳,数伤于血,易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而且经断前后,肾气虚衰,天癸先竭,所以临床以肾阴虚者居多。由于体质或阴阳转化等因素,亦可表现为偏肾阳虚,或阴阳两虚,并由于诸种因素。经断前后常可兼夹气郁、瘀血、痰湿等复杂病机。本病以肾虚为本,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影响到心、肝、脾脏,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吾曾随师侍诊近两年,兹总结其治疗该病五法。滋养肝肾,填精益髓,本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肝肾俱虚者。证见绝经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经色鲜红,头晕目眩,耳鸣,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疼,足跟疼痛,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以自拟方滋肾养肝汤化裁:熟地黄
本法适用于脾肾两虚、命门火衰者。证见经断前后,经行量多,经色淡黯,或崩中漏下,气短懒言,精神萎靡,便溏身倦,面色晦黯,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方拟右归丸加减:熟地黄
3 月阳双补,调和冲任
本法适用于肾阴阳俱虚、更年期症状延期者。证见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方拟二仙汤和知柏地黄丸化裁,主要药物组成:仙茅
4交通心肾,水火既济
本法适用于水火不济者。证见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健忘,甚或情感失常,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腰腿酸软,咽干口燥,月经紊乱,舌红,少苔,脉沉弦细。以天王补心丹合黄连阿胶汤加减:酸枣仁
6典型病例
患者,女,51岁,公务员,
按:心主火在上,肾主水在下,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得以维持人体水火、阴阳之平衡。若肾水亏于下,心火炎于上,水不得上济,火亦不能下降,则水火失济,心。肾不能交通。本病肾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阳浮越,故见心悸、怔忡、心烦不寐、面部烘热;心火上炎,移热于小肠,故舌红、溲赤;汗为心液,心阴虚不能敛心阳,故盗汗;舌红中裂痕、苔少、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证。
7结语
陈师认为,对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辨证必须抓住肾虚这一特点,-肾虚又有阴虚、阳虚之分。按脏腑相关,肾虚又常罹患心、肝、脾诸脏,但病机的枢机是肾虚,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要围绕肾虚来调理肾与其它脏腑的关系和对其它脏腑论治。故以治-肾为大法,以调诸脏为兼顾。此外,上述五法并非单独使用,而应辨证论治,据证施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