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治急症是甲医的回伺传统,但在现代中医院中,中医已多数退出了急诊的阵地,“起死回生”、“妙手回春”这些本是对中医大师的极高赞誉也渐与中医无缘,在“慢郎中,,成为中医代名词的今天,李可老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令整个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医的真正价值;2008年国家"973"计划中医专项“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的确立,使李老对附子等剧毒中药的熟练运用日渐得到关注。本文重点介绍李老破格重用附子救治心衰的经验,研究分析其用药的思路与细节,以期对临床的推广应用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
李老的每一张正规处方都详细地标明了药品的炮制方法、煎煮方法、用水的剂量与服用方法,用药前后的注意事项,这些往往占了处方篇幅的一半,而这些正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破格救心汤组成:制附子30~100~
功效与主治:本方有挽救垂绝之阳、暴脱之阴之效。
凡危重急症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苍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或数急,急投本方。具体应用中,凡亡阳竭阴诸症初显端倪,隐性心衰症状出现:动则喘急、胸闷,常于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时时思睡,夜尿多,以及无痛性心肌梗死之倦怠,胸憋,自汗等可投本方平剂。亡阳竭阴之格局已成,急投本文中剂,垂死状态,急投本方大剂。极重症24小时可连服三剂。其案例见《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经验专集》。
此方特点一是重用附子。李可认为,考《伤寒论》四逆汤的原方,生附子1枚,约合今之
本方的另一特点是配伍精当,恰中病机。参考《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可知,人身六气圆运动有升有降,升浮与降沉是病机的两个阶段。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故用附子至阳之品能通行十二经,得干姜、炙甘草佐制之助,破阴回阳,使阳气升发而挽垂绝之生命,麝香辛温香窜,通达经络,逐心窍凝痰,为急救醒神要药;第二个阶段是气的降沉,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益气生津以和阳,使人身阳气更易从升浮转为降沉,更加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收敛元阳,固。肾摄精,佐以磁石气寒镇火,使人身六气圆运动复圆,以成全功。
本方的加减应用,关键在于对病机的认识,与对药性的深刻理解。阳气的启动、升浮、降沉、潜藏,是急危重症的治疗全过程。治疗之初阳气的启动在于附子,李老治疗重症患者,为启动元阳,常每日叠加制附子5~ lOg,炙草用量为附子二倍以制毒性,但最多不超过
附子的药性分析
《神农本草经》云: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是治寒逆于上焦,“寒湿委蹙,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是寒邪着于下焦筋骨,“破瘕坚积聚,血瘕”是治寒气凝结,血滞于中,由此可知寒湿为病,上中下皆可用附子。笔者曾煎(50min)服四逆汤,口服后发麻从后
背上升到头,从面部、口腔一直到腹部,在头顶麻木时,手指尖亦麻,腹部麻时手心麻,下肢感觉不明显,自然消退约3~4h,可见附子通行十二经,与气的循行紧密相关。李老对毒性药的使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对乌附剂的安全使用总结了三条措施:①配伍:凡用乌头剂,必加两倍量之炙甘草,蜂蜜
附子大毒是言其药性偏到极至,用之得当则是救人的良药,用之不当则片刻可死,而今药物的炮制一味地去除其毒性,同时也极大地减弱了其药效,超大剂量用制附子也是无奈之举。另一方面有些人忽视其毒性,轻易滥用乌附而中毒也时有发生,有毒中药的规范化加工、规范化使用应是中医界研究的当务之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