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熟读经典勤临证 发皇古义创新说——王永炎谈治学(7)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于智敏 王燕平 时间:2008-04-02 14:07:19
  • 核心提示:  王教授指出,现代重视培养“全科医生”。实际上,全科医生古已有之。只不过古代的全科医生较现代而言,更为全面而多能。如扁鹊的随俗为变,为妇人医、耳目痹医、小儿医;华佗的内外科皆精等等。龚廷贤《万病回春》“医家十

      王教授指出,现代重视培养“全科医生”。实际上,全科医生古已有之。只不过古代的全科医生较现代而言,更为全面而多能。如扁鹊的随俗为变,为妇人医、耳目痹医、小儿医;华佗的内外科皆精等等。龚廷贤《万病回春》“医家十要”,对全科医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王教授将其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存仁心、通儒道群书当考  作为医生,首先要有“仁者爱人”之心,“仁民爱物”之心,一视同仁之心。如此方可达到 “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韩愈《原人》)的至高境界。还要具备较高的国学功底,了解儒家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儒医双修,德才兼备,博览群书,穷究医理。《医林选青》:“不读书穷理,则所见不广,认证不真,不临证看病,则阅历不到,运用不熟”,就是强调读书需求甚解方是正理。

      精脉理、识病原乃为专门  对于脉诊,《脉经》有“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之叹。的确,要想精通脉理,必须经过千百次反复的临床实践,用心去揣摩、感悟、体会。

      王教授介绍,他学医时对脉诊的训练,采用的是“蒙目群诊”。第一步,选10位患者,按顺序编号,医生用黑布蒙上眼睛,每诊一个患者,就写下三部九候的脉象;第二步,打乱患者次序,医生再次诊脉并记录,最后比较同一位患者二次诊脉的结果,考查对脉象的体悟程度。这种方法现已少有人用,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脉诊训练。

      还要了解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只有审查病因,把握病机,判断预后,才能避免小病大治,重病轻治。医生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可称得上行家里手。

      知气运、明经络按时处治  按着“五运六气”的观点,每年都有各自的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健康、疾病的防控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医在诊断治疗疾病时,既要洞察患者当时的病情,还要考虑到当年的气候特点,按着时序分步骤治疗。

      中医有言:“经脉所过,病之所主”,“治病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这些从不同角度,强调了经络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不同部位的病症,可能和此处循行的经络密切相关。了解经络的循行部位和所主病症,对诊断疾病会有很大的帮助。

      识药性、懂炮制立方应病   《药性赋》开篇强调:“药有温热,又当审详”。古人对药性极为重视,有“寒热温凉,一匕之谬,覆水难收”之告诫。王教授强调,中医还应当掌握一定的制药技术。学会炮制、熬膏滋、调白芨粉、炼蜜、制作丸散等。炮制贵在把握火候,陈嘉谟《本草蒙诠》:“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实为正论。这些技能和处方遣药结合起来,疗效才能提高。因为火候决定药效,药效决定疗效,疗效决定患者预后。全科中医,必须既知医,又懂药,医药皆精,方为上工。

      作为古代的全科医生,李时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医药皆精,明经络,精脉诊,著《本草纲目》、《濒湖脉诀》、《奇经八脉考》诸书,涉猎范围之广,鲜有出其右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