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临证应注重“三性”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潘树和 时间:2008-01-24 14:59:14
  • 核心提示:  所谓“三性”即认识疾病的整体性、治疗疾病的综合性、预防疾病的主动性。  认识疾病的整体性  整体恒动观完整全面地观察自然现象,分析处理问题,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形神合一”的动静观来体现。即人与环
       所谓“三性”即认识疾病的整体性、治疗疾病的综合性、预防疾病的主动性。

      认识疾病的整体性

      整体恒动观完整全面地观察自然现象,分析处理问题,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形神合一”的动静观来体现。即人与环境,内与外,自我与非我相互作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变。

      1.辨证论治

      “候”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物质基础,即“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根据事物外在表现(候)就可以总结其固有的规律(道)。“道”源于“候”。“候”分为气候、物候、病候三个方面,即气候变化的客观表现如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对植物的生、长、收、藏的客观表现;人体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

      2.从医学模式转变看认识疾病的整体性

      恩格尔揭示的生物医学模式,仍然是统领西方医学的模式,影响着治疗效果,于是提出了心理———社会因素,为人类健康医学模式。 

      美国加州大学东西医学中心许家杰教授说:“目前美国有1亿人患各种慢性病,用生物医学模式来防治这些疾病,已经难以减低其发病率,美国正在向身心疾病、诊治和预防保健为主转变,使医院病人数量不断减少”。这一变革正是中医所长,也证实了钱学森所说的世界医学要走中医之路的前瞻性推断。

      中医学诊断和养生治病的目标对象是“养生莫若知本”和“治病必求于本”。养生知本就是要发现人体自我健康的能力,作为养生实践的依靠、服务、发展对象。“治病求本”的诊断认识所要发现的是“治病”的依靠对象,这是人体抗病的内在动力;治疗追求化害为利,因势利导,扶正祛邪,帮助人恢复和发展自我健康能力,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疾病的治愈和健康的转化,是因为“病人为本、医工为标、标本相得、邪气乃服”。

      治疗疾病的综合性

      在整体性基础上,针对不同疾病,采用不同方法,如心理、精神、运动、饮食等疗法或西医方法等诊治。

      如抑郁症,西医认为由神经递质失衡所致。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睡眠障碍等。

      在门诊中有一位患抑郁症的病人,非常精细地描绘了自己不同心境的不同体验。治愈后他说:“在抑郁时,感觉最突出的一点是‘懒’,因为懒,觉得干什么都麻烦,本来就有些懒,抑郁更强化了它,所有的事能拖就拖,宁可什么也不干,感觉自己的意志无法驱动自己的身体。”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积累大量经验,通过疏肝,补肾,健脾养血安神,配合心理治疗,病人逐渐缓解而治愈。

      预防疾病的主动性

      《素问》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凡懂得养生道理的人,能根据自然阴阳变化规律修身养性,顺应自然变化,调和阴阳。所以,笔者往往会给患者主动介绍四季养生、防病治病的道理。医生给病人看病,不仅是治病,而是治人。笔者在临床治疗疑难病中发现,约40%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所以,应及时解除病人对疾病的担心、恐惧。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使我认识到:做为医生,在医疗过程中担负着责任和义务,应有无私奉献精神。医生首先应学会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医患是一个与疾病作斗争的整体。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