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治未病",术外还须下工夫----由扁鹊"治未病”想到的

  •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友林 时间:2007-05-19 10:38:21
  • 核心提示: 医圣张仲景在他写的《伤寒论》序中开头便写道:“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这句话的意思用现代汉语直白地讲就是,“我每次从史书上看到有关秦越人扁鹊到虢国给太子治病的事和他到齐国为
        医圣张仲景在他写的《伤寒论》序中开头便写道:“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这句话的意思用现代汉语直白地讲就是,“我每次从史书上看到有关秦越人扁鹊到虢国给太子治病的事和他到齐国为齐桓侯诊病的两个故事,都让我对扁鹊的精湛医术赞叹不已。”扁鹊的这两个故事在司马迁写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便有了更为生动、详细的记述。扁鹊为虢国太子治病,是因为他把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救活了,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算是一件了不起的医学奇迹,理应受到人们的追捧。另一件事就是扁鹊到齐国三次见到齐桓侯都想为他治病,却被桓侯拒绝了。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齐桓侯到底患了什么疾病,但疾病由表及里的发生、发展传变过程则有相当笔墨的记录。这则故事同样为扁鹊赢得了千古美誉,而齐桓侯讳疾忌医导致死亡的悲剧也成为世世代代人们的笑料。
      扁鹊为齐桓侯诊病的全过程拿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就是一个“治未病”的过程,一个防止疾病传变恶化的过程,那么,扁鹊为什么在这么一个典型的“治未病”医案中会显得那样无所作为呢?依笔者斗胆揣测,可能是因为扁鹊在为齐桓侯诊病的方式上和语言沟通上产生了一些问题,才使得齐桓侯产生了讳疾忌医的心理抵触情绪。例如扁鹊一见到齐桓侯就说人家有病了。也不给人家号脉象,看舌苔,问饮食起居、二便等基本情况,单凭第一印象就诊断人家有病,这当然不能有效地说服表面上很“健康”的齐桓侯接受扁鹊的检查和治疗,而且还被他讥讽为“医生为了多挣钱,总是喜欢把无病的人说成是有病的人。”往事越千年,我们不能过多地苛求于古人,但也可以借鉴故事中的某些道理,运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发挥更大的作用。近闻广东省中医院设立了中医“治未病”中心,该中心由体质辨识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中心等三个板块组成。同时还设有名医工作室为该中心服务。据报道有2万多人前来中心“辨体质”。广东省中医院的这个举动为全国的各级中医院开展此项业务带了一个好头。笔者以为,现代中医院要搞这样一个比较超前的医疗保健活动,除了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外,还要未雨绸缪,在以下五个方面下足功夫:
      中医科普不可忽略。要在健康教育中大力宣传中医药“治未病”的科学依据,争取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普遍认可和信仰。指导人们改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样才能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制作问卷调查书。根据不同体质的情况,设计中医药“治未病”详细、科学的各种问卷调查书,可以使诊断、治疗更具有操作性。近来社会上有一股否定中医药理论的思潮,这种思潮的主要攻击要害是说“中医不科学”,赢得了一些人的附和。设计较为完善地问卷调查书,能打消前来就诊人们的疑虑,提高诊断正确率。让中医的“四诊”合参内容、“八纲辨证”内容、辨证用药等方面的中医诊疗思路,都在问卷调查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避免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简单化的倾向,以免授人以柄。鼓励有潜力的中医药专家和计算机编程专家合作,尽快设计出中医药“治未病”方面的问卷调查智能软件,提高诊疗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
      为中医诊断插上现代科技翅膀。在中医辨识体检中莫要忽视现代医疗设备在诊断疾病中的作用。中医辨识体检一般是根据人体阴阳平衡理论对人们的身体状况作出的宏观诊断,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但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如果在中医体检中发现具有倾向性的问题,就应当建议患者用现代医疗设备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确诊,以免延误病情。比如对肥胖人群进行辨识体检,可以建议他们查一下血糖、尿糖、血脂以及其他方面的项目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在对妇女进行辨识体检时,也可以建议某些易感人群做个“B超”检查和阴道涂片检查,也许能及早发现已经形成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和潜在的子宫颈癌等病变。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可建议他们进行人体激素水平的测定和骨密度测定,尽早地进行中医药干预,预防机体衰老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既病防变很重要。对于已经存在的疾病能够阻止其向恶性方向发展,也是中医药“治未病”中的重要一环。例如,对于慢性乙型肝炎、乳腺增生症和萎缩性胃炎等疾病,中医药在这些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对其进行干预和调理,就能使病情逆转,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中医药“治未病”的巨大优势所在,应当发扬光大。
      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按照上述要求,把“治未病”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是一项专业精度高、耗时费力的工作,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才能调动中医工作者的积极性,防止医患双方因各自的利益而使这项惠及人民群众的“德政工程”中途夭折。按照“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康复”三个层次的工作思路,中医院开展中医“治未病”这项业务,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医学保健的需求,发挥中医在某些病种上的优势特色,使医院中医药方面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医疗设备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正是促进各级中医院创新经营的亮点之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