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药产业作为我国具有较大优势的传统产业,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坚持立足国情,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
中药产业作为我国具有较大优势的传统产业,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坚持立足国情,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并把发展现代中药作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药用植物资源基地,如何发展成为医药强省成为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山西中药产业运营水平、产销状况和盈利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定量反映山西中药产业发展变化趋势,为山西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中药资源大省的中药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1 山西中药产业发展状况
1.1中药材种植
山西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中药材资源丰富,共有中药材1116种,其中植物药953种,动物药133种,矿物药30种,约占全国中药材数量的25%。30种中药道地药材中,每年生产全国50%的连翘,45%的潞党参,40%的黄芪、黄芩,33.3%的款冬花,25%的柴胡。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6.9%,根茎类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lO位。至2011年底,山西已有党参、黄芪、苦参3个道地药材品种通过国家级GAP认证,远志、柴胡、连翘、款冬花4个品种通过省级GAP验收。
1.2中药饮片生产
山西省共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26户,其中注册饮片加工企业10户。全省中药材深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中药材年加工量不足总量的15%,年销售收入仅占全国中医药行业总销售收入的2%。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有70%以上的中药材以原料药运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河南禹州等国内几大中药材批发市场,只有20%左右被省内中药厂消化。虽然山西中药饮片加工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但与全国中药饮片加工业日益增长的趋势相比,其所占份额一直都徘徊在O.3%(见表1)。
1.3中成药生产
山西省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生产品种500多种、12个剂型。山西康立生药业公司生产的山楂叶(果)提取物(总黄酮),占全国市场的90%。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定坤丹、牛黄安宫丸、黄芪冻干粉针剂、维脑路通、丁桂儿脐贴、大山楂丸等成为全国名牌产品。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的“定坤丹”、“龟龄集”被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并与“牛黄安宫丸”一同列入国家中药配方保密品种。如表2所示,面对国内中药产业的快速增长,虽然山西中成药生产总产值逐年增长,但在全国中成药生产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依然为O.8%。
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山西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
2.1数据采集
地区中药产业竞争力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使评价结果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本文选取工业总产值、资产负债率、企业数量、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和从业人员平均数共10个指标作为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2003—2011年山西中药产业具体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见表3),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
2.2确定主成分并建立评价函数
将上述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Statal 1.0统计软件,得出KMO数值为0.678 5(见表4),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强,适合作主成分分析。并得出各指标的协方差矩阵特征值、特征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见表5。
由表5可知,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8.47%,说明当主成分个数取2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8.47%,>85%,这两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始变量提供的88.47%的信息量,且其特征值均>l,说明前两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具有的信息,故取前两个特征值。
每个指标初始因子载荷系数表示与主成分的相关程度,第一主成分中资产负债率、利税总额、利润总额以及工业增加值这几个指标占载荷较大,且呈正相关,体现的是山西中药产业的规模化程度;第二个主成分中企业数、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指标占载荷较大,通过对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可以得到相应的特征向量,见表6。
各主成分表达式系数用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第i列向量除以向量开平方就得到第i个主成分的系数向量,用每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占加权特征值的比例作为权重,得到得到综合评价函数。
主成分综合得分(F)=0.562F1+0.355F2。式中F1代表第一主成分,F2代表第二主成分。
2.3山西中药产业得分计算及排序
将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带入2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及综合评价函数,得到山西省中药产业的2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见表7)。
表7中的F代表各年山西中药产业总的发展水平,其中2011年和2005年的F值较大,分别为1.1544和1.3904,中药产业生产规模的各项指标如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及工业增加值是山西中药产业发展水平载荷的重要来源,所以通过提高生产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药产业发展的水平。
此外,根据表7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结果可知,在政府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中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学产业基地等因素作用下,山西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不够均衡。总之,虽然山西拥有丰富的道地中药材资源,但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致使中药总产值在全国所占比重非常小。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山西中药产业,形成山西中药产业优势,成为中药强省,成为急需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3山西中药产业发展对策
3.1发展大中药产业,树立中药产业链理念
大中药产业是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的新型产业。中药产业链是围绕人们对中药的各种需求进行分工和合作的产业条,包含了以中药为核心的从最初的自然资源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各环节,也包含了除治疗用药品外,保健品、食品、饮料、化妆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剂、中药农药、中药兽药等其他产品形式。面对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拓展中药产品的形式,拉动以中药天然资源为原料的大中药产业的发展,如围绕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资源开发药食同源、药用保健功能中药产品。
3.2优化中药产业发展环境,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
虽然山西省政府2003年颁布了《关于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2006年颁布了《山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将医药行业列入山西优势产业之一,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中医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但作为中药产业政策的顶层制定者,政府必须结合山西中药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情况及其在全国所处地位,制定能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的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在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生产、中药流通领域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鼓励企业通过兼并、参股、联合等方式进行战略性重组,构建大型中药制药或流通企业,加大对省内优势中药材资源的消化和价值提升。
3.3提高中药产业创新研发能力,加快对优势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
中药产业创新研发能力是中药产业链整体质量提升的关键。根据本省实际,借助山西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搭建中药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制定中药产业创新指导原则,加大对中药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筛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基础研究充分、以山西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材料、市场销量较高、疗效确切的名优中成药产品,加大二次开发力度,提高质量标准,给予政策倾斜,培育优势产品,以重点产品带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