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国内外对健康评估的客观化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所涉及的领域也逐步扩大,使其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能够进行有效的健康评估。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内外对健康评估的客观化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所涉及的领域也逐步扩大,使其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能够进行有效的健康评估。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健康的重要性。21世纪的医学所追求的已不是“更好的治病”而是“让人生过的更健康”。身体的健康状况通常能通过一些细微的症状表现出来,但许多人却不具备基础的健康常识,导致病情的延误。同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环境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15年来,许多学者对健康评估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讲展。
一、健康评估
1.西医领域的健康评估
健康评估是指有计划地收集评估对象的健康资料,并且对资料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是健康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主要以量表和系统为载体。在西医领域,健康评估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如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具有简明、易于操作、应用面广、可信度高等优点,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疾病研究与医药研发、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健康普查与卫生服务管理等领域,是一种十分方便的健康结果测量工具 。许军等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定义建立了适合于中国文化背景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目前,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已成为国际通用的健康测量方法之一,可用于14岁以上各类人群(尤其是普通人群)的健康测量,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健康研究所的标准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是全球应用最广的生命质量测评工具。200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李鲁、王红妹等对其进行了中文版的研制,在尊重源量表概念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对个别条目作了修正,并进行了性能测试,为SF-36健康调查量表适用于中国提供了依据,已知群效度试验将为量表效度提供更有意义的依据 。
2.中医领域的健康评估
中医古籍中无明确健康管理概念,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思想,并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作为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健康评估在中医领域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王琦等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按照体质类型建立了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60个条目组成的,以自填为主的标准化量表——中医体质量表,提出中医体质辨识是实施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刘凤斌等[8]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和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了中医健康状况量表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各种临床数据的分析,最终形成了中医健康状况量表,包括精力、疼痛、大便、小便、睡眠、情绪、饮食、体质8个方面。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健康量表还有中医健康量表,吴大嵘等[9]将中医健康量表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随机发放,并记录被访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发现中医健康量表及其维度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相关领域进一步应用。
此外,一些专家学者还对特定人群的健康评估进行了研究。在健康评估相关文献中,军队健康的评估系统方面,已研制了部队体检分析评估系统软件,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该软件包括基本信息录入、体检信息采集、信息检索、统计分析、综合评估、数据管理等部分。其优点在于方便部队运用、数据交换汇总可靠、可充分提供各种数据、综合评价功能较好、数据实现共享等 。已有学者研究制定针对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并进一步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了解我国大学生的亚健康现状,为如何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提供依据 。孙志等 对国际旅行者在旅途中可能遇到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国际旅行者需要进行健康体检和科学评估其健康状况,并给出了各种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这对保证国际旅行者的旅行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兰州军区将健康管理模式引入飞行员健康维护中,构建了飞行员健康评估系统,对飞行人员身体机能和飞行储备能
力进行综合、系统、科学评估,包括机体功能状态、机体心理状态、飞行劳动负荷、飞行生理反应、医疗保健措施等模块,并可通过评估结果为飞行员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治疗、训和作息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航卫保障效益【13】。
二、亚健康评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将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王育学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15】。目前,医学界对亚健康这一状态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但随着亚健康人群的逐年增加,亚健康检测及评估的范围和方法都越来越广泛。
1.量表在亚健康评估中的运用
刘保延等 将中医的问诊所得即被测者的主观信息进行了量化评分,将望、闻、切诊收集到的内容精简规范,保留主要项目,制作了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该问卷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群的健康状态做出判断,并揭示人群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的研究提供了方法。韩标等【17】从症状学角度出发,编制了亚健康状态躯体症状自评量表,包括疲劳感觉、疼痛感觉、睡眠障碍及胃肠不适4个因子,是国内第一份专门针对亚健康躯体症状进行评估的成熟量表,适用于亚健康人群筛查、症状分析和临床干预效果评价。 赵晖等 将亚健康评估与中医辨证特点相结合,在2008年制定了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自评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包括肝郁证、肝气虚证、脾气虚证、肝火证、心火证、胃火证、心气虚证、肺气虚证和湿证9个维度、66条条目。上海中医药大学为首的课题组吸收了国内外量表研制的经验,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经验,形成了亚健康量表的条目池 ,经过60位文化程度中等人士的预试和条目修订,设计了“中国人亚健康状态评估表”,包括躯体表现、心理表现、社会适应性及生活方式等4个领域,疲劳、消化、睡眠、植物神经系统、免疫力、衰老、抑郁、焦虑、安全感、学习和记忆力、社会适应、生活方式等12个方面,74个条目。
2.现代科学技术在亚健康评估中的运用
除了传统的量表,很多计算机、数学手段亦被用于亚健康的评估。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钱锦康等 运用清华大学研制的多媒体诊断仪(THMMDI),仅通过志愿者指尖一滴血,便可以从血细胞形态、部分代谢产物识别、病源体和细胞学几方面对人体部分病理生理功能作出评估。这是一种快速、比较准确、客观和方便的早期发现人体机能异常的手段。对特殊医学要求人员的健康检查或初筛,疾病早期诊断和卫生保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李霞等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参数的心血管亚健康定量评测方法,利用运动实验获得动态心电信号,从中提取出心血管系统的非线性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静态下无法得到的重要成分,可以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潜在的病变状况,从而得出人体的亚健康状况。然后利用其中的有效信息建立一种百分制的定量评测方法,对人体的健康状态进行分级评估,同时根据得分给出亚健康状态的界定范围。赵尚德等 应用热扫描成像(rITM)技术对人体进行健康体检,采用横断面研究策略,对研究对象分别双盲地进行TFM检测和应用标准诊断方法对亚健康状态做出诊断,结果显示,TFM在健康体检中显示出高灵敏度、特异性强、无损伤、实时等优越性,作为一个体检项目对亚健康的检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张爱华等 提出了一种新的识别亚健康状态的方法。利用HK-2000C集成化数字脉搏传感器提取人体左关处桡动脉脉搏信号,然后计算脉搏功率谱,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功率谱峰值及功率谱重心,并将它们对应的频率作为特征量,利用线性判别式分析(LDA)对所提特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用功率谱重心及重心频率作为特征量分类率达到80%,用功率谱峰值和峰值频率作为特征量,分类正确率达到了86.667%。可见用脉象信号能量的峰值和频率作为特征量可以很好地识别亚健康状态。该研究结果的价值在于对亚健康的诊断与治疗评估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三、人体各系统的疾病评估
除了对健康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群体的健康评估,患病群体的身体健康评估也是目前健康评估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以患者预后健康评估,生命质量健康评估居多,也不乏具有中医特色的疾病评估,综合所查文献,目前消化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健康评估研究较多,其他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
1.消化系统的评估
消化系统的健康评估主要以问卷、量表的形式呈现。国外已产生许多此类问卷、量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我国已有学者致力于此。如杨峥等 研制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之大肠癌量表QLICP-CR,采用共性模块与特异模块结合的方式开发,考虑了中国文化特色,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研制的一份量表。陈鹏等 在研究问卷评估影响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时,发现较早期患者及经过综合治疗后的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好;年龄、性别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不大。胃癌引起的机体不适和功能障碍应比结、直肠癌重且多,但本调查中未发现明显差异,因而提出用针对胃癌的FACT-Ga和结直肠癌FACT-C这两个特异量表,提高敏感性,取得更好效果。赖宁等【27】通过对重型肝炎预后的评估系统研究,发现凝血酶原活动度、尿素氮、血钠、肝性脑病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可用于预后评分系统的构建,重型肝炎预后评估系统能较好地反映预后。刘凤斌等 将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理论框架确定为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和自然环境领域,提出形神统一、七情相关、天人相应的思想,突出了中医脾胃系疾病的特色内容,更适合中医脾胃系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积乾等[29]将脾胃病辨证分型量表设计成诊断树,使脾胃病辨证过程达到客观化、标准化,便于编制电脑诊断软件。
2.心脑血管系统的评估
除了消化系统的评估之外,心血管系统的评估日前也取得了较多的进展。杨瑞雪等㈣提出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比发达国家晚约30~40年,还存在着肺心病和风心病。国外几乎没有这两种病的生命质量研究文献。加之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国情和价值标准,我们需要有符合国情的量表。刘丽星等 采用德尔菲、深度访谈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进行筛选、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何庆勇等 在原有的PRO评价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加入“以心为主,五脏相关”的理论,将冠心病心绞痛主症及根据“五脏相关学说”所主病的情况综合在一起作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PRO疗效评价量表的一个评价维度,十分具有中医特色。马光志等 发现了一个输入26个致病因素的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发现的神经网络模型及面向对象的技术,开发了一个能自动收集新样本、学习新样本并能改进预测精度的高血压风险在线评估系统,有利于高血压病的评估和防治。
3.其他系统的评估
除了以上两大系统的评估之外,其他系统在疾病评估方面也取得了部分进展。王甜等 提出了基于慢病风险评估的自助式健康档案管理,有助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慢病的预防,并有效提高个人自我改善的意识,有效地降低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陈忠蓉 提出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使用整体观、系统观,以综合的动态观点思考和探讨压力对于个体的影响,对于骨科患者术后的健康保健,功能重建等提供了理论的健康评估依据。林丹丹等 在APACHEII【37】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相关的一些指标作为补充评分系统,建立了SRFMV系统。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预测死亡率和患者实际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于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评估。牟新等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并引入量表的研究方法,探索性进行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评定标准规范化研究,为今后更好的指导临床打下了基础。
四、总结与展望
健康评估在部分较发达国家已较为完善,形成了多种国际公认及通用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中国虽早已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但在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
然而,纵观近15年来的相关资料文献可以发现,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在此领域展开研究。除了将一些国际通用的评估量表翻译为符合中国文化的量表,还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了一些中医健康评估量表。在运用科技、数学手段进行健康评估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尽管如此,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将国际通用的健康量表翻译为中文,虽可借鉴其长处,但如何做到完全使之成为适合中国人思维与身体状况的量表,依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医方面的健康评估是我国的特色,但中医诊断中很多症状的判断过于主观,如何制定一个通用的标准来将其量化,将会是一个需要长久研究的问题。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利用高科技来进行健康评估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
随着人类对健康的逐渐重视和对生活质量的日益追求,健康评估必定会在临床、康复和保健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为人类的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