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

  •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时间:2012-07-25 09:23:00
  • 核心提示: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末学始终怀揣这样一种观点:要学中医,要学好中医,要将中医很好地运用于临床,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造诣。末学为了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并且弄明白为何学中医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末学始终怀揣这样一种观点:要学中医,要学好中医,要将中医很好地运用于临床,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造诣。末学为了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并且弄明白为何学中医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就选学了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通过修习有以下几点拙识:
        一、对中医思维方式的影响
        这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思维方式对于一个体系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相对于现代
    医学来说,中医学是一门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独具东方民族特色、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的医学理论体系。她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其烙印。中医对生命的认识、基本理论、养生智慧和临床技能等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具体来讲,中医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整体思维、辩证思维、体验思维和直觉思维。这些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熏陶出来的,与西方的现代医学有着很大的差异。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中,黄帝与岐伯对话记载:“帝日:何谓神?岐伯日: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日神。”可见,中医的思维方式是很独特的。
        因此,对于当今社会提倡的中西医结合,末学认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使这种结合很困难,但是可以让他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借鉴对方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融入自己的体系,而不是再创造出一种新医学。
        二、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知学优势在临床,其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很多都与传统文化有着甚深的关系,特别是养生理论。
        养生理论作为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尤为显著。因为当下人们已经不必担心、吃不好、穿不暖,转而追求生命的质量和长度即养生。养生的意义,小而言之,即有利 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又有利于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大而言之,还有利于群体健康,社会和谐。
        中医养生观源于传统文化,如道家自然养生思想中的道法自然、以柔为贵、清净无为、与道同体观以及稷下道家所倡精气学说,对中医养生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起着奠基的作用。如《老子》中提出的“清静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见素 抱扑,少私寡欲”。而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中和思想”、“重德思想”也指导并渗透人中医养生理论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孔子 言“仁者寿”(《论语•雍也》),“大德必得其寿”(《中庸•第一十七章》),即是这方面的体现。孟,子亦主张“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此外中医学的养生理论强调“天人合一”、 “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可见于《老子.二十五章》中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明了人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而《素问•宝命全形论》中云:“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灵枢•岁露》中亦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由此可见中医学中的“天人观”植根于传统文化。“形神合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苟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观点,提倡形神合一。《荀子•不苟》云:“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苟子•天论》云:“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而在《灵枢.天年》中
    也有一段精辟的描述:“何者为神?……血气已知,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提示我们诊治疾病不仅要针对身体,更重要的还要在病人的精神因素方面下功夫。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