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后继有人方能长盛不衰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淑军 时间:2012-07-09 09:48:00
  • 核心提示:  作为一家乡镇卫生院,湖南常德鼎城区唐家铺卫生院却名声在外,因为院里有个“宝贝”——名老中医何雨初。此人治疗肝胆脾胃等慢性病往往药到病除,曾被评为常德市“十大名老中医”。当问

      作为一家乡镇卫生院,湖南常德鼎城区唐家铺卫生院却名声在外,因为院里有个“宝贝”——名老中医何雨初。此人治疗肝胆脾胃等慢性病往往药到病除,曾被评为常德市“十大名老中医”。当问起有何困难时,老何只表达了一个忧虑:等我们这代老中医去世了,基层中医会不会后继无人啊?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尤其在基层,中医药发展得好不好,有无人才往往是决定性因素。然而,此次调研发现,类似何雨初的忧虑并非个例,中医药人才匮乏、素质不高的问题,在基层格外突出。

      特别在乡村两级,由于条件差、待遇低,中医药人员“下不来、留不住、用不上”,更多依靠一些家传师承和赤脚医生转化而来的乡村医生,而眼下这些人大多年事已高,很难继续工作在临床一线。如常德市许多乡镇卫生院,老中医退休后,中医药院校学生分不进、留不住,目前三成多的卫生院无人从事中医药工作。

      这就导致了基层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和职称偏低,技术骨干缺乏,严重制约着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这样的现象,在老少边穷地区更为严重。

      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问题,或应三“量”并举。首先“盘活存量”。提升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素质,一方面加强基层在职中医药人员中医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落实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内容,开展基层西医学中医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基层名老中医师带徒和对口支援等方式,培养基层中医骨干。

      其次“吸引增量”。一方面采取定向培养、招聘等方式,为基层配备中医药人员;另一方面通过“筑巢引凤”、提高待遇、县乡编制一体化等方式,吸引优秀中医药人才下得来、留得住。

      第三“挖掘潜量”。因世代相传,民间有不少有一技之长或家传师承的民间中医,他们掌握着许多独到的防病治病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合法行医。基层中医药管理机构要通过纳入乡村医生管理等方式,发现他们,用好他们。

      “我让三个儿子都学了中医。卫生院的年轻人只要愿意,我也都收了做徒弟,就为了让基层中医药后继有人。”这是何雨初以及许许多多基层老中医的愿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