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中医首先要“是中”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毅 时间:2012-06-02 08:52:00
  • 核心提示:  中医药业界一直存在“中医(院)首先要‘姓中’”的说法,多年来我一直认这个死理:中医医院原本就是“姓中”。不信但看门前挂的那个牌子,再看公函后面那个红戳,分明就是个“中医医院&

      中医药业界一直存在“中医(院)首先要‘姓中’”的说法,多年来我一直认这个死理:中医医院原本就是“姓中”。不信但看门前挂的那个牌子,再看公函后面那个红戳,分明就是个“中医医院”的署名。所以,愚以为“中医医院首先要‘姓中’”的提法,要表达的准确意思应该是“中医医院首先要‘是中’”,而不是“姓中”。

      “姓中”、“是中”虽一字之差,却有标本之别。如果我们把“中医医院首先要‘姓中’”作为中医的定位性口号来使用,就会误导社会、政府以为挂了个“姓中”的牌子,中医医院就是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以为颁发了个“姓中”的本子,“中医药”就后继有人了;以为“姓中”医院的崛起,“姓中”医药师的兴旺,中医药就振兴了、发展了、中医药事业就取得“辉煌成就”了,进而导致在“辉煌成就”面前沾沾自喜,慢慢地对中医药的关注减少了、投入减少了、政策不倾斜了,社会中徒有虚名的中医也就越来越多了,真正“是中”的医药师却越来越少了。

      其实上世纪80年以后,中医药一直发展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姓中”环境里:中医药的现代教育缺少中医药思维和知识传承;浮躁的社会风气使“是中”人士无法尽心于中医药事业;不良中医药企业影响中医药发展之本;中医药教育西化;由西医来掌门的“中医医院”;西医药师主持“中医药师”的晋职晋升;连四气五味、四诊八纲都不懂的“中医药专家”;大量充斥西医色彩的“中医药教材”……无不是在“姓中”的幌子下形成的。而恰恰是这些“姓中”们不懂中医药,不信中医药,不用中医药,干扰阻碍着中医药的发展。因此,应用“中医(院)首先要‘是中’”取代“中医(院)首先要‘姓中’”。

      其实,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之前,直接用“中医”来冠名治病场所、称呼医者、编撰书名几乎是没有的事,因为那个时代在中国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种医药,疗效好,声誉高,无须“姓中”,自然“是中”。西医进入后,为了有别于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医学体系,在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前面冠字以“姓中”,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过以“姓”来甄别真假中医药就实在是有点舍本逐末了。

      从政策层面来讲,要改名更姓其实非常简单,你不愿姓中,我就不给你授牌,不给你发证。但是要让他“是中”则比登天还难。因为“是中”就是“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各种中医药手段和方法,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及一些疑难和重大疾病治疗上的优势,满足民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非几代人不能完成其大任,而能担此大任者,绝非仅仅“姓中”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