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呼唤中医理念的回归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时间:2012-03-14 10:30:00
  • 核心提示:  20世纪60年代的基层医院,中医药占主导地位,医院老中医云集,治疗各有千秋,疗效卓著。观老中医诊疗,是一种对中医文化的独特享受。他们临症时笑语相待,悉心观察,三部九侯,一丝不苟。温情细语,详解病情,释疑解怀。处方用药精雕

      20世纪60年代的基层医院,中医药占主导地位,医院老中医云集,治疗各有千秋,疗效卓著。观老中医诊疗,是一种对中医文化的独特享受。他们临症时笑语相待,悉心观察,三部九侯,一丝不苟。温情细语,详解病情,释疑解怀。处方用药精雕细琢,字迹清晰飘逸。一张处方,就是一幅漂亮的书法作品。

      多数患者,痛苦而来,含笑而去。医院每日车水马龙,中药飘香。置身其中,时时感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记忆之中,老中医们欢聚一起的情景,他们谈古论今,有精辟的医理心得,有临症经验,更有学术争鸣。见面时问候寒暄,休闲时,论道棋琴书画,诸子百家。

      传统的中医文化,浓浓的学术氛围,每一位学子,置身其中都会充分感悟到中医的精辟内涵。使人精神振奋,刻苦勤勉,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中医的思维理念,为今后的中医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70年代,余供职于基层卫生院,那时人们生活不是很富裕,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仍起着重要作用。防治提倡“三土、四自、一新”,即土医、土药、土方;自采、自制、自用、自销;开展新医疗法,一根银针一把草。医务人员都努力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每日晨起,总有朗朗读书声,汤头脉诀,烂悉于心;临症之时,外感内伤杂病,多以经方处之,麻黄、桂枝、大小青龙、四君、四物,实属常用方剂,临症每每取效。那时的中医是名副其实的中医。

      时代在发展,现代化的步伐不可抗拒。观当今之基层中医院,几年来快速发展。楼房越修越高,环境越来越好,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先进的治疗理念占据主导地位,各种检查增多,西医治疗成为主流,中医发展滞后,中医思维理念淡化。

      青年中医忙于病历书写,缺少临床实践,很难听到谈经典,背汤头的声音。资深中医囿于“创收”,处方越开越大,费用不断增长。经方验方弃之不用,医籍束之高阁,全无简、便、验、廉特色。更重要的是,中医思维理念的缺失。

      中医乃调和中正,纠偏中庸之学,是应用中医理论指导,进行望、闻、问、切,理法方药的诊断治疗过程。上应天文,下及地理,中研人体,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学术。这一理念历经数千年,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完善,形成了中医独特的治疗理念,这也是中医学博大精深之奥旨。

      中医需要传承,发展,创新,但必须在中医理念的思维方式指导下进行。我们呼唤中医理念的回归,让中医药不断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