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1月5号的《中国中医药报》上看到《中医学子不能太现代化》一文,有话想说。学中医“仁心仁术”是魂,没有这个魂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夫是不可能的。你的医术再高也不过是个医匠,我们遵从这个传统,但不等于中医学子就应该是老夫子的形象,笔者认为临证时听音乐只是个别现象,中医学子一定要现代化。
言行要现代化
“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在有了根和本的基础上,年轻中医的所看、所说、所做,一定要结合现代的生活节奏、自然条件、饮食起居、社会环境,要清晰认识到现代疾病的变化,了解现代西医发展前沿。“禽流感”、“甲流”等都是过去没有的疾病,我们通过辨证论证,通过临症和宣传,使中医在防治新的疫病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古不泥古,继承创新,这就是中医的现代化。
临证要现代化
中医是实践医学,临证是中医的生命。四诊合参固然重要,但人的感觉会受情绪、环境等各种外因的影响,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借助辅助检查深入、正确诊断,及时救治病患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西医能用的手段方法,在用的手段方法,用了不代表我们就不是中医,关键看我们是不是用中医的思维方式,中医的理论体系来治病,用药处方是否强调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思维要现代化
中医一定要现代化,改良中药仓贮养护是中医的现代化;剂型改良是中医的现代化;改良中医人才的培养方式,让中医易学、易懂是中医的现代化;中医不是玄学,北京卫视的《养生堂》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中医是现代化。不是只有老中医才是好医生,钱乙20岁就是当地有名的儿科大夫。中医不仅能医慢性病,在治疗发热、疼痛等疾病时,某些方面快过西药。我们中医学子一定要怀着“中医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用时代的眼光审视中医药,在熟读经典基础上,用心去悟,用临床去悟,跟着名师去悟,带着问题去悟,实践出真知。用中医实践的疗效让自己爱上中医,让民众接受中医,让中医形神合一,发扬光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