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治未病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 广东省深刻地认识到“治未病”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认识到倡导“治未病”理念、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将有利于开辟一条供得起、重预防、可持续的路径,是适应中国特色医改之路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展“治未病”工作,对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弘扬中医药文化,引领健康新时尚;对拓展“名院、名科”建设思路,丰富“名医”培养内涵,充实“名校”教学内容,促进“名药”研制和“名厂”打造;对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对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带动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医药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持续推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由点及面,覆盖了全省12个地市34个单位,涵盖省、市、区三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年服务量达300多万人次;完成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大决策咨询专项《构建广东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政策研究》;推广服务理念,培训一批专家和师资,在全省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积极与电视、网络、电台、报刊、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介合作,制作“治未病”相关媒介产品,深入社区,贴近群众,宣传普及“治未病”理念。7家县区级单位开展了儿童、孕产妇、老年人、2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有利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治未病成为推动医改抓手 目前,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成为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医改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成为新时期深入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医改的有力抓手。 “十一五”期间,积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形成了通力配合、上下联动的合力格局,一批中医药重大项目相继落成,中医药服务网络日臻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较“十一五”初期分别增长42%、33%。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省中医医院病床数达29657张、中医医院年诊疗总人次5053万、年住院人次84.1万,分别较2005年增长46%、69%、96%;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试点稳步推进,涌现出一批服务网络、平台构建模式的典型。 |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