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年来,杭州市各级财政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2010年,市财政配套下拨了1.21亿元,用于发展中医药事业(不含硬件基础建设)。提出各区、县(市)财政对中医药事业经费投入均占卫生事业经费10%以上的要求。将政府卫生经费投入中医占有比例、出台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等5项指标列入“卫生强区(县)”目标考核,督促各区、县(市)完善中医药的扶持政策。并坚持扶持和监管并重的原则,2011年专门下发《杭州市卫生局关于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的通知》,引导中医行业健康发展。 杭州市按照“强龙头、壮枢纽、固网底”的总体思路,构建“四级联动,稳步推进”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杭州市结合省会城市实际,科学规划市级中医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数量,以存量调整和内涵发展为重点,集中力量办好代表区域中医药服务水平的现代化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市财政分别投入1.7亿元和3.3亿元,用于市中医院和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建设,使两家医院均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标准。并新、改、扩建6家区、县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投入使用。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枢纽”功能。出台了相关政策,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项目、有特色、有效益”的“五有”标准和“风格一体化、文化传统化、服务人性化、功能多样化、项目特色化”的“五化”要求规范和加强中医科建设。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的中医诊区重新进行了的规划打造,设立中医诊疗区、康复区,有条件的成立中医馆。 组织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省市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联姻共建、双向转诊制度,请中医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坐诊,实现名老中医进社区,在基层一线带徒传艺,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与社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相结合,在设计社区、乡村卫生工作时,同步考虑中医药工作规划;在建设15分钟社区健康服务圈时,同步建设15分钟中医药服务网络;在社区、乡村卫生服务机构硬件实施建设时,同时建设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的硬件环境;在人才引进时,同步引进中医药人才;在安排全科医师培训时,同步安排中医类别全科医师。 目前,杭州市基层卫生人员中的中医药人员已经占到28.57%,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所有的村卫生室配备电针仪等中医诊疗设备;90%的卫生服务站和70%的村卫生室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4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药饮片服务。 杭州市还一直把“彰显公益,弘扬特色”作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出发点。注重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全市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在新建、扩改建时,突出中医药文化元素,因地制宜地建设中医药宣传走廊、中药百草园、名医雕塑画像等;借力于“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文化节”、“膏方节”等大型活动来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广泛宣传中医药知识。 |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