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医德体现在一言一行中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2-31 09:00:00
  • 核心提示:  一提到当好中医大夫要讲医德,很多人都会说到“大医精诚”。这看似简单而又寓意深刻的四个字在许多中医名医、大家身上体现得最为透彻。笔者身边的名中医药专家就是最朴素的,他们的大家风范往往就体现在&l

      一提到当好中医大夫要讲医德,很多人都会说到“大医精诚”。这看似简单而又寓意深刻的四个字在许多中医名医、大家身上体现得最为透彻。笔者身边的名中医药专家就是最朴素的,他们的大家风范往往就体现在“德、和、情、让、谦”,这点点滴滴的一言一行中。

      以德为先

      上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先做人后做事,走到工作岗位上领导要求我们要先做人后做事。我们究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才能够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我们身边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在他们的行医“字典”中查不到“回扣”两个字,查千年古方寻不到他们的大处方踪迹,少则七八味药,多则十一二味,他们外出救治病人从不问出诊费是多少,只想着那里的病人需要我,等着我,我是一个医生。

      为人和气

      待人处事和气是中医药名家的共同点,他们更能理解“好言一句春风暖,恶语一声三九寒”的道理和重要性,在他们行医的每个细节里都能处处体现。他们问诊都是“您哪里不舒服?”,绝不会是“怎么了?”等等字眼。和气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态度,从某种意义说更是一种“疗法”。现在社会上有人说医患关系复杂、纠纷多、投诉多,可细细看看我们身边的名中医药专家,病人从来没有投诉过他们。为什么?“和合”思想同样也是医生行医问诊的核心。

      同情病人

      一个人遇到困难了需要别人帮助和支持,一个病人首先需要的是同情,同情病人是做医生的底线。同情不是简单地说句安慰的话,同情病人需要从心理上到行动上,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笔者曾多次听说有个年近70岁的老中医专家,每当他坐诊遇到外地来看病的患者,需要做检查时都是早早安排,一旦检查结果出不来他就与病人一起等,不论几点直到看完才肯下班。他常和学生们说,我们要理解同情病人,特别是外地病人,如果看不完病咱们又走了,病人就要吃住在旅馆,就得多花几百块钱,我们决不能让病人来这里留有遗憾和怨气。听后我们大家自然会领悟什么是名家,名家的根是生长在病人心里,只有这样才能根深叶茂。

      遇事礼让

      遇事礼让三分才能心平气和,做事才能事半功倍,在学术上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有研究、有成果才能称其为患者心中的专家。因此,年轻中医要做到遇事礼让,首先做到心境平和,不能凡是好事都有我的份,如职称晋升、立功受奖当先进等等这些事,不能抢、不要争。中国有句俗话,是你的别人拿不去,不是你的争来也无用。

      处事谦虚

      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虚才能使一个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人生在世谦虚很重要,特别是在学术上做到谦虚更重要。我们曾体会过找名家看病的情形,中医名家给患者看病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给您先开几服药看看,效果好再来。他们绝不会说,我给您开几服药保证治好什么病这类的话。

      可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说您医院的某某中医名家真厉害,在其他医院吃药打针半个多月没治好,找到某某中医名家,三副药就把病给看好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造成了患者不管什么病都找这位专家看病的现象。像这种情况是一种误解。中医是讲究科学、讲究规律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很多时候是这个病的周期或者过程已经基本上快好了,甚至不吃药在家好好休息也就好了,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