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从名医成才经历看通识教育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任宏丽 段逸山 王睿 宋花玲 闫婷 上海中医药大学 时间:2011-12-12 13:52:00
  • 核心提示: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笔者认为,通识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教育,中医药院校的通识教育要着眼于历史文化角度,要培养学生仁爱的精神,就像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所强调的那样:“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笔者认为,通识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教育,中医药院校的通识教育要着眼于历史文化角度,要培养学生仁爱的精神,就像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所强调的那样:“医术是小道,文化是大道”。

      古代名医成才经历

      皇甫谧手不释卷。《晋书》记载,他“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这里的“风痹疾”又称为“末疾”,严重时导致下肢瘫痪,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皇甫谧还没用放弃阅读和学习,终成一代名医。

      朱丹溪拜师求艺。他曾拜在当时著名的理学家许谦先生门下,“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潜心学习,打下广博的基础。后来朱氏在许文懿公的建议下,决心致力于医。他欲拜一位名师提高医技,“乃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历尽艰辛,最后拜在杭州罗太无先生门下。

      罗氏对待病人非常耐心,先从饮食上精心调理病人;再以好言(“慰谕之言”)相劝;最后更赠予路费,解决病人后顾之忧,真正做到无微不至。罗氏的言传身教,对朱丹溪之后的行医生涯有一定影响。

      李时珍撰修《本草》。李时珍为撰修《本草纲目》,先后查阅了九百余种书籍,“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数言。” 更为可贵的是,他通过实地考察,克服各种困难,订正了很多本草名物学的错误。

      对通识教育三点启示

      不难看出,这些古代名医普遍具有仁爱的精神、广泛的阅读、坚强的品格三个方面。由此,也提示我们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开展通识教育的时候,要有所侧重。第一,要注重培养学生仁爱的精神,这就是儒家所强调的“仁者爱人”思想,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体会患者的疾苦,真正做到关爱病人。第二,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拓展文化视野,具有交叉学科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求知的精神。第三,要鼓励学生树立顽强的信念和坚强的品格,能够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拥有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如果我们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兼具这三方面的素质,那么我们就有信心在未来造就一批批不逊于古人的名医、大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