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发展中医文化应走自己的路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盛增秀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时间:2011-12-01 14:15:00
  • 核心提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高瞻远瞩地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有着极其重大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高瞻远瞩地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这是关系到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对此,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即适合具体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道路”,这无疑是“独立自主”国策在文化改革发展上的体现。

      联系到中医药行业,同样要走“中国道路”。众所周知,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深深根植于华夏土地。中医药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长期的医疗实践证实了它很适合我国的国情,备受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喜爱。因此对其发展,不能照搬西方医学发展的模式,我们应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走出一条自身发展的道路,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然,我们强调走“中国道路”,决不是一概摒弃国外的优秀文化。拿中医中药来说,我们既要坚持自身特色,又要学习和借鉴外来的优秀成果,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例如我国自主创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是源于中医古代的治疟验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予以研究所取得的,为此屠呦呦荣获2011年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大奖,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原创性科研成果的认可,也说明了坚持中医特色,中西医学紧密结合,对中医行之有效的方药进行深入整理研究,有利于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利于中医药学的提高和发展。对中医文化建设同样如此。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