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立足地方优势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大伟 王瑾 禄保平 时间:2011-11-17 10:29:00
  • 核心提示:  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灵魂,是高校生命力的体现。“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特色立校、兴校和强校”是河南中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共识。近几年,河南中医学院积极适应中医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依托地

      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灵魂,是高校生命力的体现。“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特色立校、兴校和强校”是河南中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共识。近几年,河南中医学院积极适应中医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依托地方特色优势资源,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构建既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规律,又体现中医药人才培养特点的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了一条以特色立校的办学之路。

      依托地方优势资源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仲景故里资源,开办“仲景学术传承班”

      后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强调“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将其视为衡量医者造诣深浅之标尺。

      河南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中医文化底蕴深厚,中草药资源丰富,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传承,可谓名医辈出。河南中医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历来重视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和研究,设立有“仲景医药研究所”,开办有“仲景文化艺术节”,从而将仲景学术思想贯穿于教学、医疗、科研、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重视并加强对仲景学术思想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已成为河南中医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使得学校具备了造就中医传承型人才的条件。依托这些优势资源,河南中医学院开办了“仲景学术传承班”,探索仲景学术传承人才培养新模式。

      “仲景学术传承班”以“强化中医经典,突出仲景学术,提高中医思维,加大临床实践”为思路重构课程体系。重视经典,经典课中尤重仲景学说;强化中医基本功,强调中医思维训练;突出临床实践,讲师承而且强调拜群师,师从多家名医,博采众长。

      学校校长郑玉玲说,“经过仲景班的培养学习和若干年临床实践后,其中肯定会走出一批中医的名家大师。”

      这种“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互结合,班级制与导师制相互补充,学校、政府、企业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契合了社会对培养中医传承人才、培养名中医的认知,得到了河南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河南宛西制药集团的大力支持。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业务处处长担任该班兼职班主任;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资助人民币80万元,设置“仲景奖学金”,用于资助、鼓励“仲景学术传承班”学生学习。

      依托平乐正骨资源,开办“平乐正骨传承班”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平乐郭氏正骨法”是当代中医骨伤学重要的学术流派,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在1958~1965年开办我国第一所中医骨伤高等院校——“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其为社会培养的大批平乐正骨人才至今在国内外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河南中医学院举办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专业25年,有完善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中医骨伤学科现有的25名教师中,有15人曾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工作或学习,能熟练运用平乐郭氏正骨技术。依托这些优势资源,河南中医学院开办了“平乐正骨传承班”,探索平乐正骨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新模式。

      “平乐正骨传承班”以“夯实中医功底,精通中医骨伤,突出平乐正骨特色诊疗技术”为思路,实行“高校与医院结合3+2”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三个学年在学校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中西医基础和临床课程,后两学年进入洛阳正骨医院学习。在第四学年对原中医骨伤专业课程进行重构,开设平乐正骨基础学、平乐正骨药物学等8门平乐正骨特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为1:1。由平乐正骨传承人为学生授课,学生边理论、边实训、边临床,医院对学生掌握“平乐郭氏正骨法”的情况实行单独考核认证。通过联合培养,使学生在具备中医执业医师素质的基础上,成为平乐正骨特色技术的传承人和发扬者。

      依托少林武术资源,开办针灸推拿学(中国功夫方向)班

      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以培养弘扬少林武术人才为主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由曾荣获“国家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的武术八段宗师、武术教育家刘宝山先生创办。同时,河南中医学院举办针灸推拿学专业27年,针灸推拿学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依托这些优势资源,河南中医学院开办了“针灸推拿学(中国功夫方向)班”,探索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针推+武术)推向世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河南中医学院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合举办针灸推拿学(中国功夫方向)本科专业教育合作项目,是经河南省教育厅、省汉语推广办公室批准设立的汉语国际推广项目,旨在将汉语推广、中国武术与针灸推拿学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医武同源,相互促进,发挥两所院校的优势,按照“针灸推拿+武术+英语”的教学模式,培养“精针推、通武术、懂英语”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学与中国武术两大中华民族瑰宝的国际化推广开辟新的路径。

      “针推+武术班”实行“高校与高校结合2+3”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学习,后三年回到河南中医学院学习。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个模块:

      一是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模块,以执业中医师考试课程为核心;二是中国武术及中国文化课程模块,将武术课以必修课程的形式开设,5年不断线,将大学体育改为民族传统体育并入武术课中,增开中国文化课程;三是英语语言课程模块,在原大学英语基础上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

      面向河南农村卫生市场需求,开办中西医临床医学(农村全科医师)班

      中西医兼通医学人才一直是为农村基层群众提供质优价廉医疗保健服务的保障。河南为农业大省,农村基层对中西医兼通全科医学人才的需求旺盛。河南省人口近亿人,农村人口占65%,全省共有2123个乡镇,48081个行政村,若按照每个行政村至少需要一名计算,则至少需要4.8万余名中西医结合农村全科医师;若按每个乡镇至少需要2名计算,则至少需要4200余名中西医结合农村全科医师。面向市场需求,开办了中西医临床医学(农村全科医师)班,探索面向农村基层的中西医临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农村全科医师班”按照“模块定位,整体优化,突出特色”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国家资格考试课程、全科医学课程、面向农村基层实用特色课程四个模块;以“精简、实用”为指导思想,将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如针对中西医临床医学模块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针对全科医学模块的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概论;突出中医药的“简、便、验、廉”特点和河南地方特色,开设针灸推拿适宜技术、中药辨识、河南名医特色治疗技术课程;面向农村基层实际开设基层卫生专业技术等实用课程。还建设了40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300余家农村基层卫生院作为“农村全科班”基层实习基地,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农村全科班”面向农村基层,涉农政策支持,定向订单培养,学生免交学费,为农村基层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中西医临床全科医学人才,是一种“高校与政府结合,订单定向免费”的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中医学院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紧扣地方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特色立校的核心内容;通过特色办学,提高了特色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政府、行业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与认可,对建设高水平的中医药大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学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问题,始终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找到根源,抓住根本。河南中医学院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目标,以博士授予单位建设、省部共建、更名大学等为契机,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人才兴校”工程,相继培育、引进了一大批高学历人员和全国知名专家学者。

      近3年,共引进博士160余人,新增省级特聘教授3名。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4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36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3人,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人,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57人。目前,学校教师队伍总量迅速增加,整体素质快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学科专业相对齐全的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核心的教师队伍。

      河南中医学院在如何有效利用人才资源方面也做了大量有益探索。

      一是重视校内学术梯队建设工作,努力实施团队建设计划。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学术骨干、优秀学术团队进行专项配套、重点支持,为建设一批国内知名、行内领先的学术骨干和创新团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探索人力资源共享新途径。近年来,每年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到学校讲学或讲座;坚持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相结合,以多种形式和渠道聘任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并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三是用好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资源。学校与3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119个教学实习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除正常的教学、临床实践外,坚持邀请或聘请医院知名专家为学生授课或开设讲座,充分利用“名医效应”影响学生。

      除此之外,近年来,河南中医学院在其他方面也积极采取措施,为培养高水平特色人才奠定基础。如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善教学科研条件;设立科研苗圃工程项目和创新计划项目,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育等。目前,河南中医学院已进入了平稳快速的发展轨道,正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