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溯源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键 郜峦 邓勇 时间:2011-11-14 15:35:00
  • 核心提示: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历代医家在继承《内经》的学术思想并结合古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成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为众多医家所重视。几千年来,中医基础理论在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中不断的自我完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历代医家在继承《内经》的学术思想并结合古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成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为众多医家所重视。几千年来,中医基础理论在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内经》至近代医家的多种论著,不论是经络学说还是脏腑学说都强调了这种脏腑表里相合关系。

      秦汉时期:初现雏形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首见于《内经》,主要是对于肺与大肠经络之间络属关系的描述。同时,也认识到肺与大肠病理上的传变。《伤寒杂病论》创立肺肠相关疾病的方药。张氏把《内经》的理论应用于临床,《伤寒论》中所描述的阳明病实热、燥屎结于胃肠,出现腹满而喘、脉沉而喘满、喘冒不能卧等肺脏症情,使用承气辈咸苦寒凉沉降之品,为实热开一下泄之路,腑通气利,肺热随之而泻。《中藏经》脏腑辨证,描述肺病及肠机理;对脏腑辨证的论述对后世易水学派有较大影响,其中亦有关于肺与大肠的论述。

      隋唐时期:渐进发展

      此时期,中医学在理、法、方、药等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其学术体系也基本达到了全面和详尽的程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

      宋金元时期:趋于完善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长期实践的丰富,不少医家深入研究古代的医学经典,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自成一说,来解释前人的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也趋于完善。如《仁斋直指方论》:立桔梗枳壳方治疗便秘,《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阐述肺病及肠的病变关系,金元四大家丰富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法方药。

      明清时期:日臻成熟

      医家更加重视理论和临床的结合,在诸多疾病的描述上体现了该理论的灵活应用。此后,又经许多医家补充和发挥,使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应用日臻丰富。

      今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研究,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着重阐明肺和大肠的功能,发掘其治法规律,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研究提高到新的层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