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针灸标准化工作让我们体会到,针灸标准化工作要按照“建立、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采取“先易后难,先外围后中心”的策略,加强和完善针灸标准化工作。在针灸标准化工作中,政府的统筹、指引、协调、支持是加快推进针灸标准化工作的关键;来自临床又服务于临床、按相关法规严把质量关,是针灸标准化工作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坚实的针灸标准化科研和专业的针灸标准化人才队伍是针灸标准化工作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今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针灸标准化工作:
完善针灸标准化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针灸标准化相关组织机构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是针灸标准化工作良性运行的机制保障,领导机构组织的大力支持是针灸标准化工作的精神动力。今后,我们要更加善于利用针灸标准化相关组织机构在便于联络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针灸标准化相关组织机构秘书处和办公室的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针灸标准化相关组织机构秘书处和办公室承担单位的作用,整合资源,相互协调配合,共同促进针灸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针灸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针灸标准化的现状和实际,目前,亟待出台切实有效的针灸标准化人才培养、使用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针灸标准化事业发展的人才评价方法和人才工作机制。通过制订相关的奖励与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一流的相关专业人才加入到针灸标准化研究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构建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的针灸标准化研究队伍。
加大针灸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将针灸标准化人才的培养计划,尤其是针灸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养计划纳入针灸标准化中长期战略规划中,不断为针灸标准化事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加强针灸标准化基础研究
针对针灸标准化科研基础薄弱的现状,为确保针灸标准的研制质量和针灸标准化工作水平的持续提高,现阶段针灸标准化研究的重点领域应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对整个针灸标准化领域具有指导、规范作用的针灸标准化工作指南和针灸标准研制共同规则的研究。二是要加强对多类或一类系列型针灸标准具有支撑作用的针灸基础标准的研究。三是要加强对针灸临床类标准的研究。
针灸标准项目计划的申报和立项,应以学术上是否成熟、学科发展是否急需为出发点,优先选择针灸临床急需的、有较成熟研究基础、有广泛临床实践基础的标准项目,对于一些尚未普及应用的针灸技术应暂不列入针灸标准化研究的内容范围。
参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标准项目的分类办法,建议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分为标准科研项目和标准制定项目两类,应区别对待和管理。
加强针灸标准的宣传和实施
注重针灸标准制定过程的宣传,对针灸国际标准以及影响面广的针灸国家标准的制定,有关标准制定的思路、方法、关键问题、阶段性成果、会议图片及影像资料等内容,凡不属于保密的信息,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上网,让全行业、全国、全世界关心针灸标准化的人都能几乎同步地跟踪相关针灸标准化项目的每一步进展情况。这样做,有助于使各方面的意见能得以及时反馈,对项目课题组本身是一个很好的督促,同时也为标准发布后的推广实施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对已发布实行的针灸标准,要特别加强这些标准的推广实施工作,同时,还要开展针灸标准适用性和针灸标准施行效果的研究,为针灸标准的修订工作做好准备。
加强针灸标准化战略研究
我国针灸标准化战略关乎我国针灸事业的未来发展,关乎人民的生命健康,关乎我国针灸国际标准化的未来利益,也关乎针灸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意义十分重大,所以要加强针灸标准化的战略研究。要做好针灸标准化战略研究,需对以下工作加强研究:(1)加强针灸标准化发展规划研究,完善针灸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2)建立和加强针灸标准化科研建设研究;(3)针灸标准化组织建设研究;(4)针灸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研究;(5)针灸标准化人才培养和专家队伍建设研究;(6)建立和加强针灸标准化法治建设研究,实现针灸标准化的法治化管理;(7)加强针灸标准化制度建设研究,实现针灸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转变与创新;(8)建立和加强针灸标准化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研究、针灸标准制修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针灸标准推广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针灸标准监测评估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实现针灸标准化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9)遵循国际标准化程序和规则,加强针灸国际标准化建设研究;(10)遵循针灸自身发展规律和遵守相关法律制度,加强针灸知识产权和针灸标准化协调发展研究。
充分发挥世界针联的作用
国际行业组织在国际标准化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是多途径、多方式推进国际标准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开展针灸国际标准化工作中,要善于充分利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处所在地在我国的优势,做好对内、对外两方面的联络、沟通、协调和合作工作,形成保持对内对外两方面有效协调、合作的针灸国际标准化工作长效机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