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张延昌:让汉代医简悄然复活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0-04-16 14:10:00
  • 核心提示:  汉简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人们未必知道,在目前所有出土的6.5万枚汉简中,保存在甘肃的就有4万多枚。在这些汉简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张延昌是一位痴迷于汉代

      汉简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人们未必知道,在目前所有出土的6.5万枚汉简中,保存在甘肃的就有4万多枚。在这些汉简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张延昌是一位痴迷于汉代医简研究的人,经过他的努力,这些死去的汉代医简正在悄然复活。

      与武威汉简结缘

      张延昌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习医,酷爱祖国医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张延昌考上北京中医学院,开始了他的治病救人的行医之路。

      1995年,他迷上《武威汉代医简》。在这本书中收录了1972年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92枚弥足珍贵的医简,这些医简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1949年以前所发现的汉代医简数字,而且它在内容上也极为丰富。

      武威汉代医简成书年代约东汉以前,是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医学简牍,也是迄今所发现的汉代比较丰富而完整的医药著作的原始文物。共有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内容除有内、外科疗法、药物及其炮制、剂型、用药方法以外,还记述了针灸穴位、刺疗禁忌等。针灸内容较少,大约占9枚汉简,自简19至简21,是记录针灸治疗腹胀病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读,张延昌有了惊人发现。这92枚汉代医简所记载的完整医方就有30多个,而这些医方都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治疗方法。张延昌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更加深入下去,他想到了甘肃省考古研究所。

      在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的帮助下,张延昌见到了这些极为珍贵的汉简。张延昌认识到这批汉简和《五十二病方》均早于著名的《伤寒杂病论》,都是我国中医药理论逐渐形成的过渡阶段的代表著作,但在研究方面却远远赶不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的研究。

      研究运用汉简方

      21世纪的今天,风湿病仍然是全球五大疑难病症之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其完全治愈的办法。张延昌在风湿病临床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从踏上研究武威汉代医简这条路开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张延昌脑海中趋于成熟。

      武威汉代医简所记载的方剂是1900年前的古方,现在还可以在临床使用吗?使用后会有疗效吗?

      张延昌利用中草药之间的相互联系,针对具体的病证,采用不同的剂量法,将武威汉代医简所记载的方剂成功应用到了临床治疗中。

      2003年5月,张延昌的武威汉代医简出土后30年来研究进展的回顾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并获得了2007年度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他先后发表《武威汉代医简》痹证方药考、祛寒逐风合剂治疗尪痹的临床研究、30年来武威汉代医简研究进展等学术论文60余篇,整理出版了《武威汉代医简研究》、《武威汉代医简注解》和《痛证的中医治疗》等医学专著3本,其中《武威汉代医简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优秀奖。为了表彰在继承、弘扬中医药学术和中医医疗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2008年3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张延昌“甘肃省名中医”荣誉称号。2008年10月,张延昌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授予 “推动风湿病发展贡献奖”。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