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人整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人整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面对社会多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改革就成为时代性的课题,而以爱国主义和整体主义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则为高校、尤其是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医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重大借鉴和契机。
1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指根植于中华大地肥沃土壤之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保留在中华民族之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文化体系。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之外,还包括历史、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农学、天文、地理等古籍文书。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浓厚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
2传统文化的双重价值
我国的传统文化其基本价值系统是以儒家体系为主干,同时又兼容道、法、墨等诸子百家之长,但它并不是珠玑而是混有沙石。因此,对这份遗产既不能完全抛弃,又不能全盘搬用,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比如传统文化精华部分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修养德性,人际协调;集体本位,天下为公……而传统文化的糟粕主要表现在:复古保守;消极无为……
3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文化是一个统一连续的整体,它的发展具有继承性、延续性。这就注定了承担着文化传承任务的教育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传统可以创新、转换,但不能随便割断、抛弃。中国人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每个中国人时时刻刻都在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大学生也不例外。生长在这种背景下的大学生既是传统文化的现实承受者,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其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3.2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思想基础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这些都深人人心,为世代所传颂。比如: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独立人格的最高表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忧国忧民精神,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宏论,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品格,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义务感,所有这些都体现着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强调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借鉴中国文化这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继承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竭尽全力。
3.3 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对于加强人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将这种民族精神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中去,使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具有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夺志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种始终把道德生活和精神生活置于物质生活之上的信念,会激发学生斗志,培育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境界。作为国家未来希望的青年大学生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使其成为自我道德修养的首要品质。
3.4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大学》一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且提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理论,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和对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大学生要随时监督自己,严以律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都应是当代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的不可缺少的内容。这种教育方式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4传统文化在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
4.1 利用中医院校的深厚文化积淀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的理论及实践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五行生克”等理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相当积极影响。因此巾医院校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优势,在专业课教育上,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中医药体系中优秀文化因子传授、影响大学生。
4.2大力发展中医文化,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为了使大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必须形成全校尊重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精髓,自我成才的共识。中医院校里,中医文化气息浓厚,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和特色,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里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中医课程,要加大传统文化课程比重;定期组织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讲座;在校报、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开展征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中医文化的精髓,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同时,也得到品性的培养和锻炼。
4.3培育先进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内在的教育导向和潜移默化功能,对帮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营造了学校的氛围,构成教育的环境,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须构筑浓厚的文化氛围,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4.4加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正确引导加强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认识到,学问修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多读书,尤其是多读古书,会使人思维敏捷,情感细腻,谈吐雅致,表达能力强。在大学的“两课”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课及在其它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思想。各学科的内容与发展史中都蕴含着哲理、辩证法,都是人类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都体现了人类与民族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各科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还要以适当的方式结合学科内容与特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民族的土壤,既要在现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汲取传统的养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又要对影响人们思想建设的落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严肃认真的批判并改进其中的不良传统,开创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