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球气候变暖是未来气候变化不可避免的趋势,按照英国气候变化政府间研究小组IPC 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研究,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下个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以大约每10年0.3℃的速度上升,按照这
全球气候变暖是未来气候变化不可避免的趋势,按照英国气候变化政府间研究小组IPC 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研究,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下个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以大约每10年0.3℃的速度上升,按照这一趋势,到2025年全球平均温度将有可能上升1℃到下个世纪末全球温度将上升3℃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而且很多都是未知的。
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
首先,地球变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地势较低的沿海城市及河流三角洲面临被淹没的危险。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珊瑚群等都有可能遭到破坏,成潮入侵以及土地盐渍化都将发生。预计在未来50年中,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其次,全球变暖还会使部分地区水灾严重,部分地区又高热千早,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减产,森林草原退化,物种濒临灭绝。再次,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构成较大影响。它会导致一些疾病“死灰复燃”并迅速传播,也会引发昆虫传播媒介地理分布网扩大,从而导致许多地方增加了虫媒性疾病的潜在危险。疟疾、丝虫病、登革热、黄热病、脑炎等疾病的发生与此密切相关。例如气候变暖有利于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的繁殖,使感染血吸虫病的人突增。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因变暖对水体分布及微生物繁衍的影响而促进了水体传染病的流行。在中国,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寒冷季节多发的疾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将随冬季的缩短而减少,但却增加了由于高温致病因素。而且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加剧飓风的形成,使风暴天气更加频繁。例如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肆虐全球,给全世界带来了重大的损伤。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医药的影响
1.对中医病因病机的影响
由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就是“天人相应”。
《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天元纪大论》则讲得更为透彻:“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中医从人体病证上来讲,人体在外的气血循环、经络流注,很容易被天气的各种变化影响,其中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容易导致外感疾病的发生,也叫“外感六淫”。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对于六经辨证来讲,首先可以考虑到的是暑、燥、火三个致病因素致病机率大大增加,而阴阳此长彼消,相对的“寒”证则会减少。气温升高还导致飓风的形成,使风暴天气更加频繁,故“风”证亦会增加,暑、燥、火三者皆生“热”,故气温升高可导致“热证”及“风证”的增加,“寒证”减少。而现在的空调病,可考虑为气温升高导致的“真热假寒证”。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局部的干旱或洪水灾害使人类生存面积缩小,生存环境恶化,国家及个人生存压力增大,战争对于人类伤害是巨大的,战伤一一这也是未来“不内外因”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而抑郁以及焦虑已成了现代人常见心理疾病,故研究情志致病的防治亦可作为重要课题。再者就是“疫疠”,相当于现在的传染病。气候变暖会导致“疫疠”的发生,而且已经被证明,除已有的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肆虐外,SARS、禽流感以及今年在全球广泛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生亦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医药在防治上述疾病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2.对中药的影响
全球变暖,耕地减少,森林草原退化,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而中药取自天然,这必然使目前中药的产量及品种大为减少。当然,新物种的产生亦是必然,所以对新物种的发现和利用亦是新的课题。中药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古时称为“四气”。气候的变暖可能导致药性的变化,例如药物温、热性能增加,而寒凉药物减少,或药性减低。这种无形的中药材品种的萎缩和性能的改变对中医学的发展将造成难以预知的影响。
三、中医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对策
中医提倡“治未病”,故在可预见的范围内要采取应对措施,以长远的战略目光发展中医中药,促进中医理论新突破和新的中药品种产生,对中医的发展以及人民健康都是不无裨益的。笔者考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展“温热病”理论,兼顾“风证”
中医的发展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包括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这些哲学都是用来探讨世界的起源的,并不单单针对医学而言。同样,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科技的发展之上的,所以中医要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理论突破,并利用蓬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例如气象、宇宙空间等宏观和基因等微观世界的认识,还原中医科学本质,促进医学发展。从气候变暖对中医病因病机的影响可以看出,未来的病机将以暑、燥、火为主,而风性善行数变,多以风热、风湿为主。“疫疠”起病急剧,病情发展迅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原有及新发传染病有星火燎原之势,但究其原因,亦是“温热”作祟,可以从“温热”治之。2003年的SARS抗战中,中医中药的应用亦证明了这点。
2.树立中药危机意识
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源,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保护濒危及名贵物种,建立战略中药储备,发展中药人工栽培技术,利用现代技术对中药进行深度研究,积极发现新中药品种。
3.真正树立“治未病”理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全球变暖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要利用好“顺时养生”的养生方法,强调调神养生,保持心理健康,建立起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储备,提高抗病能力,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
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需要全世界人们团结起来面对,保持和平,节能减排比任何良药都奏效。而对于中医来言,大胆融入全球化,吸收西方哲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精华,对于未来的发展亦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