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李爱芹: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和任务

  • 来源: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9-12-12 15:55:00
  • 核心提示:  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

      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华名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用现代生物学的手段.用中医这种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这种汇聚使中西医的内涵不断丰富和进步。卫生部陈竺部长在《生命时报》中提到“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和奋斗”。

      中医药自身发展符合时代的需求.现代科学面临重大的问题。需要中医药的积极参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正面临机遇和挑战.因为现代医学领域出现了巨大的转变。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健康观念医学模式发生重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医学受到了重视,疾病谱发生重大的变化。在五六十年代,当时的疾病谱有营养不良和感染性疾病是主要的疾病,也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现在以生活方式疾病为主。而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是多因素致病。病因并不清楚,这些疾病难以治愈,需要终身的治疗,由于多因素的疾病,由于需要终身的治疗。带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带来健康观念的转变。过去医学模式就是生物医学模式。有病到医院看医生.发展到现在社会、生物、心理、环境。构成总体健康观念。临床由于疾病谱的改变,由于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诊疗思维也发生很,点治疗有它的局限性.通过中医药复方药多靶点治疗能体现出中医药的优越性。

      如今在全世界天然药物的运用受到重视.在现代医学中被广泛运用的化学合成药品的缺陷也显现出来.化学合成药品不良反应、毒副作用.隐秘性强,潜伏期长。后果严重.生产的厂商对于这类药开发的负担越来越难以承受。二高一长一短。研制周期长达平均8~10年。研制费用高达平均3.5~8亿美元,研制风险高,平均十万个化合物出一个药.回报周期短。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条件。包括种原、栽培、工艺、检测等。过去都是野生,现在中药80%都是栽培的。由农民个人种养,发展到工厂化管理,选择地块,地块的土壤、重金属、农残标定好进行规范化的栽培.我们国家几百种中药按照GAP的模式进行。中药里面有多少种成分.每种成分占多大比例,现在科技的进步能在很短时间内。把各种成分能分析出来。高通量、快速筛选的技术已经成熟了。在国内科研单位能做到超临界C02萃取、膜分离技术、大孔树脂、发酵技术超微粉碎、纳米药物、低温浓缩、喷雾干燥气相、薄层色谱及电泳技术、红外、自外、x线衍射,完全是现代化。给中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目前医学领域业面临着挑战。它的挑战就是疗效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标准。医学思维模式变了,治疗的方法变了,但是评价的标准现在也在变了,也提出来个体化的诊疗思维。世界范围内大的学会都在指定自己疾病个体化治疗的方案,中医个体化治疗的思想就体现自身的优越性。中医的优势体现在中医有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有个体化诊疗的体系。有综合调节的方法,有系统的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同时还有浩瀚古典医籍,这都是中医的优势。

      我认为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任务中,应该紧密地结合现今的医疗改革政策,以中医现代化为指导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以优势和特色为起点,以解决制约优势发挥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组织中医和多学科结合的队伍研究。利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争取中医学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创新与传承相结合,临床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中医研究与中药研究相结合,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建立疗效评价标准,建立技术规范。完善个体化诊疗体系。完善疾病的防治体系,完善中医现代研究体系.建立养生保健的体系.同时建立中医现代化的信息.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防治保健体系。

      我长期从事于中医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对于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中,我们以中医标准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诊治方案,提出益肾化浊法,治疗VD360例,显效率39.3%;创立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大样本临床流调方法。首次明确了中风病中医证侯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开展了中风病急性期常用治疗方法比较研究。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开拓了以中药有效组分组方研制现代中药的模式和设计方法,搭建了中药方剂有效组分提取分离和活性筛选技术平台。诠释了中医药配伍特点和作用模式的现代科学内涵。为现代中药研制和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完成的《复方丹参方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深深的感受到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中医药往往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医的存亡在于需求。中医的发展在于创新。中医的进步在于技术,中医的兴旺在于人才.继承的核心在于中医思维方式和方法。”希望每一位中医药有志之士抓住当前中医发展的黄金机遇。以中医临床基地建设为契机,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张伯礼院士走进“名医讲堂”

      “中医药这条路走的人越来越多,将成为一条大道,一条和现代西医并驾齐驱的大道。造福于人类,我想这一天不会太远了。”11月26日下午.在我院和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合办的第七讲“名医讲堂”上。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用这句话结束了他的报告,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院创办的“名医讲堂”.旨在秉承“思想性、学术性”原则,以“传承、弘扬、创新”为主题.通过这一开放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服务基层、注重临床。努力营造浓厚的中医学术氛围.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自去年12月开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六讲,此次张伯礼院士以“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和任务”为题讲述了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推进中医药的发展和进步。

      在一个半小时的报告里。张伯礼院士站在整个人类健康的高度,在对中医药的认识上谈了自己的体会。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了国家政策、法规。涉及到了中药的种植、临床、科研,中医药在治未病及中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郑锦院长评价张伯礼院士的报告说:作为一个中医领域前沿的科学家,作为一位校长,张院士盼报告体现了一个高度、深度和广度,激发了大家从事于中医药事业的热度。”

      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医药研究进展不断加快。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张院士鼓励在座的300余名医护人员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为中医药发展奋斗时指出:“中医药现代化已经受到世界关注.将掀起科学研发的热潮,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