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中医性学的发展和展望

  • 来源:环球中医药 作者:李元文 时间:2009-09-24 08:09:00
  • 核心提示:  中医性学(Sex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性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性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起源上可追溯到两千年前中医学的形成阶段,但其内容则散见于历代中医

      中医性学(Sex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性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性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起源上可追溯到两千年前中医学的形成阶段,但其内容则散见于历代中医专著中,如“房室养生”、“男科”、“女科”等内容已经涉及“性保健”、~|生治疗”、“性和谐”及“不孕不育”、“阳痿早泄”等。“中医性学”概念的正式提出则是近年来的事。中国性学会的成立为中医性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特别是中医性学专委会的工作促进了中医性学的学科建设和中医性学的稳健发展。

      1  中医性学的历史渊源

      早在2000年前春秋时期成书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奠定中医理论的最重要的著作,在《黄帝内经》中不乏有对性的认识,如《内经》中对养生的理解,其中包含了性保健的内容。其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而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其满,……故半百而衰。”这里明确指出,上古之人所以能长寿度百岁而不衰老,主要是遵循阴阳的规律,生活有节制,而当今人们之所以年过半百就衰老,是由于违背自然规律,饮酒过度,酒醉后过度的性生活,耗尽了真精而引起。《黄帝内经》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与性能力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十分贴切的认识,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脉衰,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这里不但记载了女性的生长发育是以7岁为周期,男性的生长发育是以8岁为周期的事实,而且提出了“天癸”的概念,认识到了“天癸”与月经的关系。指出女性的“更年期”是七七49岁,而男性的”“更年期”是七八56岁。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基本一致。

      《黄帝内经》还提出了七损八益的概念。“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这说明了七损八益在保健中的重要性。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医书《养生方》和《天下至道谈》也谈到了人的性与性功能保养的问题,其中,《天下至道谈》中的性保养,就比较具体谈到“七损八益”,日“气有八益,有七损。不能用八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有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聪明,七十下枯上竭,阴气不用,深泣留出。令之复壮有道,去七损以抵其病,用八益以补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不衰。”具体而论“七损”“一日闭,二日泄,三日竭,四日勿,五日烦,六日绝,七日费。”即一损是指性交时阴茎疼痛,精道不通,甚至无精可泻,这叫内闭。二损指性交时大汗淋漓不止,这叫阳气外泄。三损是说性生活不加节制,交接无度,徒使精液虚耗,称为“竭”。四损是说交合时阳痿不举,故日“勿”。五损指交按时呼吸梗促,气喘嘘嘘,心中懊恼,神昏意乱,这就叫烦。六损是说在女方根本没有性冲动或性要求时,男方性情急躁,不善于等待,甚至态度粗暴,强行交合,这样的性生活自然极不协调,将会给女方带来很大痛苦,不仅损害其身心健康,还会影响胎孕的优劣,给下一代造成危害,因而叫“绝”,意即陷入绝境。七损是指交接时急速图快,滥施泻泄,徒然耗散精气而已,所以叫做“费”。“八益”指的是寓气功导引于两性交媾活动中。《天下至道谈》又写道:“一日治气,二日致沫,三日知时,四日蓄气,五日和沫,六日积气,七日持赢,八日定顷。”即一益是指性交之前应先练气功导引,导气运行,使周身气血流畅,故日“治气”。二益是说舌下含津液,不时吞服,可滋补身体;又指致其阴液,亦为交合之所不可少者,这些都叫做“治沫”。三益是说要善于掌握交合的时机,这就叫做“知时”。四益即蓄养精气,做到强忍精液不泻。五益是指上吞唾液,不含阳液,双方在交合中非常协调。六益是说交合适可而止,不可精疲力竭,以便积蓄精气。七益是说交合之时留有余地,保持精气充盈,做到不伤元气,叫“持赢”,即持盈。八益是说两性交合时,男方不要恋欢不止,称为“定顷”,即防止倾倒之意。由上可知,这里所说的“七损八益”是非常有益健康的,对维护男女身心健康,减少妇女疾病,乃至下一代的优生优育,都有着积极意义。

      以上可见,中医性学源远流长,在2000年前中医学形成的时候,已经开始对性有了较为具体的认识。特别是认识到性的和谐愉悦有助于全身的健康,有助于益智长寿。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2  中医性学的内涵和学科特点

      中医性学虽然有较长的历史渊源,但中医性学概念的提出和学科的全面建设是近10年的事。我国经历了长期的性禁锢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性学会的成立,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性学会的直接领导下为中医性学的发展作了大量的上工作。从1994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传统性学大会起,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已经成功地组织了7届中医性学研讨会,通过研讨,已经回答了什么是中医性学的问题。即中医性医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性医学的有关知识,研究人类性与生殖生理、病理和疾病防治的一门新兴学科。学科内容包括中医男性学、中医女性学、中医性病学、中医性养生学、中医性药学、中医性教育学、中医性文献学和基础医学等。几年过去了,中医性医学的整个学科正在迅猛、健康和有序地发展。在第三届中国传统性医学大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李日庆教授、康力升教授代表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作了题为《论中医性医学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医性医学的学科理论和总结了中医性医学学科发展的医学实践。从而明确了中医性学的概念和引导了中医性学的发展方向。   

      2.1中医陛医学的学科建设   

      如上所述,中医性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性学研究的内容。中医是我国的国粹,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应用中医研究性学,已经成为性学研究的最重要补充。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观、不治已病治未病观、天人合一观、气血观等均深植于我国广大人民的思想之中,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性学的发展方向。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有中医性学的存在,使我国性学的发展更具有东方文化的魅力;正是由于有中医性学的发展使我国性学研究和发展更符合我国国情。那么,怎样建设中医性学,怎样使这一古老而有新型的学科充满生机和蓬勃发展,是摆在广大中医性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认为中医性学的建设,应具备时代的特点,不能沿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老路,而是与现代性科学密切结合的崭新中医性学理论。不可否认,至今中医医院和中医院校还没有中医性医学课时和课程。但分散在中医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中关于男性、女性、性病、性养生的内容已经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从内容上来讲,中医性医学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临床学科。从学术上判断一门l临床医学是否发展成熟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一般看它是否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学科基础理论,二是看它是否有其相对独立的临床病种。中医性医学作为相对独立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以人类性与生殖及其性关系为研究对象,有中医自己独特的基础医学理论,临床中有相对独立的病种和独特的诊治疾病的方法,所以从这样一个学术标准说,中医性医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临床医学。如果把中医学设定为一级学科,那么中医性医学是中医学的二级学科,其中中医男性学、中医女性学、中医性病学、中医性养生学等则是中医性医学所属的三级学科。多年来,从事中医性医学的学者,有的是中医内科医生,有的是泌尿科男科医生,有的是中医妇科医生,有的是中医外科或皮科医生,如何界定中医性医学的学科范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中医性医学是中医学的二级学科的学科理论,清晰地界定了中医性医学的学科位置和学科范畴,回答了中医界多年争论的问题。中医性医学又是一门跨学科的临床医学。虽然绝大多数医院没有设制中医性医学科,但它与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一样是中医学的二级学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具体地说,作为中医学的二级学科的中医性学,主要以中医男性学、中医女性学、中医性病学等三级学科的形态存在于临床医学中。

      2.2中医性医学的学科特点与优势

      中医性医学与西医性医学相比有着自己的学科特点与优势。有人提出,性医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是中医性医学与西医性医学的医学目的和研究对象都是一致的,那么中医性医学为什么要独立于西医性医学成为中国性学中的一个独立的学科呢?中医性医学不同于西医性医学,它有自己的独特的基础医学理论;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以中医的基本理论认知和研究人类的性与生殖及两性的关系变化;它以辨证论治为基本的医学方法诊治性医学的疾病;它以传统的中医中药为基本手段治疗性医学的疾病;此外,中医性医学与西医性医学相比,中医房室养生学、中医性药学等更是中医性医学特有的内容。在性学的治疗上,中医学突出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整体,通过气血和经络使人体各个器官成为紧密的整体。性不但是繁衍子嗣的活动,而且是养生保健,维持气血运动的重要活动。对于疾病的治疗上,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多靶点调节,使人体达到平衡。如治疗性功能障碍,中医根据具体情况,有从肾虚人手、有从血瘀人手、有从心血人手、有从肺气人手,但其目的是调整气血阴阳,达到和谐统一。治疗的结果同样区别于西药,除安全可靠外,效果更加持久。与世界性医学相比,中医性医学是中国性学的特色与优势,坚持发展中医性医学,才能更好的突出中国性学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性学,才能更好地进行国际间的性医学的学术交流。

      3中医性学的发展方向

      21世纪是一个以生命科学发展的新世纪,21世纪的中医性学如何发展,这是我们每个从事性科学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中医性学怎样在Et新月异的西医性科学主导的性科学发展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也是每个从事中医性学的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西医的发展已经从分子进入到基因和克隆的时代,中医能否让古老的中国文化从阴阳五行中赋予新的含义,占有一席之地,这需要正确把握中医性学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中医性学的发展,首先不能违背中医学的发展规律,加强中医的基础研究,从现代控制论的角度研究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武装中性学的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性学的发展不能违背性科学的发展规律,以结合现代性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武装和丰富中医性学的内容,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对于疾病的治疗上,如性功能障碍、不孕不育、淋病、梅毒等加强中医的证型研究,规范中医的诊疗过程,总结中医的有效治疗经验。对于性行为和性保健的研究上,要把真正有利于性学发展的东西继承下来加以光大。如中医性学中环境与性的关系;身体状况和性的关系;性的前嬉和后嬉,性的气功导引等,不失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就中医性医学而言,发展的方向主要从以下几点人手。

      整体模式:长期以来中医性医学从自然生态环境、心理情绪因素及社会环境方面综合研究人的性与生殖健康,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治疗呈整体调节特点,如治疗更年期综合症中医从补肾舒肝、调节阴阳的角度整体调理,往往会取得满意效果。中医性学的发展应进一步发扬整体治疗的优势,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通过辨病和辨证的结合,提高临床疗效。在辨证上要对构成多种男性病的主要致病因子的湿毒、精瘀、痰浊、血瘀、热毒等进一步研究。在辨病治疗上,要对男性疾病、女性疾病、性病等进一步规范诊疗流程,分期论治。

      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化:进一步丰富中医治疗手段,对中药、针灸、按摩、气功、药浴、外治等进行研究和整理提高,此外,还要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

      此外,中医性学的发展需要大量有志于中医性学的高级人才的培养,我们要把中医性学的课程作为本科生必修的课程,培养中医性学的研究生。整理和提高中医性学,让中医性学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学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