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福建省药用植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作者:徐惠龙 时间:2009-09-14 09:00:00
  • 核心提示:  1986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福建省共有药用资源2576种,其中药用植物2139种、药用动物418种、矿物药l9种,占全国的1/6。福建省中药材产区可分为闽西北低山盆谷野生药材区,闽中低山野生药材区,闽东北沿海丘陵盆地药材区,

      1986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福建省共有药用资源2576种,其中药用植物2139种、药用动物418种、矿物药l9种,占全国的1/6。福建省中药材产区可分为闽西北低山盆谷野生药材区,闽中低山野生药材区,闽东北沿海丘陵盆地药材区,闽东南沿海平原家种、海洋药材区、闽南沿海南药、海洋药材区,闽西南低山盆谷野生药材区。道地药材有太子参、建泽泻、建莲子、青黛、龙眼肉、麦冬、青皮、青果、荔枝壳、厚朴、穿心莲、绿衣枳实、乌梅、葛根、陈皮、瓜萎、银耳、琥珀、使君子、铜青、金边地鳖虫等。福建省中药材GAP研究相对滞后,2000年底,福建省开展第一个中药材品种建泽泻的GAP研究。直到2004年,泽泻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AP认证,实现了福建中药材GAP认证零的突破。目前,福建省已建和在建GAP基地的中药材有泽泻、太子参、鱼腥草、莲子、枇杷叶、青黛、绿衣枳实、南方红豆杉、雷公藤、短葶山麦冬等10多种,皆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名牌药材。

      1福建省药用植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药材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滞后福建省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多,蕴藏量也较大,但由于采挖利用与引种保护工作未能协调发展,一些野生药材品种出现濒危状况,如仙游的马蓝、明溪的南方红豆杉、建阳的厚朴等现在已难见大面积分布,且大部分中药材只种不选,种质退化混杂问题相当严重。在中药材GAP建设中过多地强调道地大宗品种的大田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而优良种质保护与优良品种培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品种选育工作严重滞后,中药材可持续发展已受到限制。

      1.2药源基地构架和产业组织形式松散中药材GAP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的牵头、科技的支撑和药农的参与。目前福建省一些中药材GAP基地是县、乡等政府部门抓项目的产物,其土地使用、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等都存在问题,参与几方联姻式的经济关系严重制约了中药材GAP基地的发展。除太子参、泽泻、莲子等少数品种能满足一定的需求外,其他大多数药物种植资源还不足以支撑做大产业。

      1.3优势品种调控和市场信息薄弱  福建省道地中药材处于分散种植、零星采集的半自然生产状态,缺乏统一协调、规划和技术指导,造成药材生产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没有显现出资源品种的优势,目前批量供应全国的有桂圆干、青橄榄、枇杷叶、建青黛、薏苡仁、巴戟天等少数道地中药材,某些大宗道地药材甚至不能满足本地市场供应,需要从外地购进,从而影响了福建省道地中药材的品牌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种植户利益保障性差,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中药材生产和中药材商业间未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互通机制,预测中药材供需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1.4药材种植与加工生产不相匹配  目前福建省对中药制剂研发利用不够,道地药材精深加工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中药材主要产品只有4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只有10多种。现有的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使用消耗大宗药材的能力不高,道地药材品种的附加值低,无法激活药材种植的经济潜力,影响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福建省内虽然有近瓦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但属于天然药业、销售收入达到上千万元的企业寥寥无几。

      1.5  中药研发机构力量分散福建省有一批能够并正在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及其有效成分研究和开发的科研机构。但各研究机构沟通不足,研发力量、人才、项目分散,缺乏统筹协调、重点攻关,导致福建道地药材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各自为政,各执一词,研究成果不能及时用于实际,科研的产业转化周期长、效率低。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工作做得不多,特别是某些未列入国家、地方标准,但又在民间长期入药的植物未进行充分挖掘、整理,缺乏基础性研究工作。

      为确保福建省中药材生产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促进福建省道地药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重视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2.1明确产业指导思想,统一药材发展战略利用福建省道地中药材的资源优势,建设中药材GAP评估机制,建设起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及药品研发和中药流通于一体的现代中药材种植基地,拓宽中药材加工思路,加速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装备的标准化、系统化、工程化进程,形成以企业为主的产业化运行格局,达到中药材种植基地与中药生产、经营企业的有机结合,促进福建省中药产业的协调发展。

      2.2发展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促进药农规范生产政府要发挥政策扶持作用,通过集合制药企业、科研单位力量,发展培植自己的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有选择地建设一批中药材GAP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到道地产区,促进农民按GAP规范种植。在闽西北建立南方红豆杉、建泽泻、建莲子、雷公藤、绞股蓝、鱼腥草基地,在闽东南山区和沿海建立绿衣枳实、太子参、南玉桂、枇杷叶、巴戟天、春砂仁基地,从而带动药农生产的积极性。

      2.3整合科技创新力量,构筑中药材研发体系 

      整合、集成各方力量,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建立福建省道地药材数据库、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及预警系统和支撑中药产业现代化的研发体系。壮大企业科研力量,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和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姻,鼓励和帮扶企业成为中药研发主体。重点开展濒危、道地中药材示范研究,制订福建省道地药材品种和提取物的质量技术标准,积极开展中药筛选、药效评价、安全评价及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和引进。

      2.4搭建中药材信息网络平台摸清全国中药材“产、供、储、销”的实际情况,熟悉国际天然药物的研究动态和市场形势,建立福建省中药材配送中心和现代化的中药材销售网络信息平台,指导生产经营,开拓销售市场,营造“闽药”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提高全省中药材和中药产品的外销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3讨  论

      《福建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提出,中药产业将成为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因此,如何解决好药用植物生产中的问题关系到福建省中药产业的兴衰成败。福建省发展特色的中药农业与GAP基地建设,需要保护、改善药材生态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持生态平衡,进行种质优选、良种培育及优质种苗基地建设。按照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与GAP规定要求建立一批道地药材示范基地,通过集约化生产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并开发现代中药剂型,提高“闽药”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力度,增强竞争能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争取与国内外接轨,尽快进入国内、国际市场,使传统的中医药产业转变成福建省新兴的支柱产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