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医校所培养的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加强l临床能力的培养不但包括临床操作能力,还应包括应用临床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等,具体而言,包括问病、查体、书写医疗文书、接待处置病人、手术基本操作等能力。为此,我们就如何增强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提几点看法。
1建立教学新模式。培养医学生临床基础能力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我国目前人才培养采用的两种主要教育教学模式。虽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因为教师主宰课堂、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被忽视而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因其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又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这些优点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无可替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也有明显缺点。两种教育教学模式各有利弊。新型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建立应以上述两种教育教学模式取长补短、相互融合为基础,使之具有“双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同时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以适应新时期对医学专门人才的要求。同时实现两者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
2建立基于问题的学习法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强化临床能力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针对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问题导向、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9,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通过基于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而进行直接学习。激发医学生兴趣的莫过于临床问题,让学生先接触到真实的病人和病情,使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法,提前将思考内容交给医学生,每节课核心内容都适时展开提问和讨论。让医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带着兴趣思考,不仅对所讲内容加深了印象,加深了理解,而且锻炼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中应增加见习时间及床边教学机会,使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际结合,锻炼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见习以听为主的局面,增加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动手机会。通过让学生尽早和更多地接触到临床,让学生耳濡目染,体验医护人员性质,体验医学的社会价值,加深对中西医学术思想和辨证思维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论知识、概念在生动、直观的临床过程中加深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强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我们在西医内科学首先进行了改革,使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设计真实性任务,使学生投入于问题中,进行自主探究,代替以往的以教师灌注教学的被动、间接式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革新思想,加强临床能力培养
现代职业医学教育应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重点,应以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教学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
3.1临床带教、临床实习应突出能力培养
1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安排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担任带教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临床实践。要改变以往带教的随意性,老师带教前有充分准备,结合讲课内容准备好典型病例,并将病种和有关操作内容预先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见习前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和准备,这样的示教有助于提高临床见习的效果。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必须有从事大量临床实践的机会,要有足够的临床实践时间和病种及操作训练机会。在安排临床实习时,要在临床相关学科的l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并进行专科训练。只有在大量的临床实践活动中,才能加深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能积累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们应让医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分管少量的床位,使医学生逐渐摆脱依赖心理,学会运用掌握的医学基础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处理疾病的能力。
3.2调整考核侧重点。注重临床能力的评价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也是全面培养临床技能的最佳时期,临床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与积累的实践过程。实习期间学生容易放松自我要求,加之过去的考核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使医学生在实习中容易忽视临床技能的培养。因此,对临床能力的考核应贯穿每个培养阶段,考核内容应重点加强对临床工作能力、临床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应通过制定临床能力考核的细则,规范管理,认真实施,保证评价工作真实可靠,采取平时经常考核和阶段考核,全面准确地评价医学生的整体临床能力与水平。同时,医学教育过程中,还应加强思想品德、医德医风、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应按照职业医学教育独特的培养和成才规律,通过对学生医学传统文化的培养和熏陶,提高医学生整体素养,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辨证思维,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另一方面还应吸取现代科学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态度,与时俱进,不断促进医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又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医学人才。
总之,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对今后独立从事医疗工作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临床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思考,勤于观察,认真总结,不断探索,找出符合临床教学改革的办法与措施,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同时,我们还应吸取现代科学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加强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