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黄德超:火神派扶阳理念探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9-02-28 08:31:00
  • 核心提示: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开篇第一句就表明了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皆与天气相通,同时也表明了寿命之本,本于阴阳。阴阳的变化是天地间最根本的变化形式,生命的生长壮老已都是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开篇第一句就表明了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皆与天气相通,同时也表明了寿命之本,本于阴阳。阴阳的变化是天地间最根本的变化形式,生命的生长壮老已都是阴阳变化的体现。

      扶阳基于重阳

      卫外、防御作用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是阳气对人体起到卫外防御的功能,才使人身处恶劣的环境中而不会生病。

      温煦作用   阳气具有火热的特性,生理性的阳气可以温煦人体,使人体感觉温暖。正如《难经·二十二难》中所说:“气主煦之”。《医碥·气》亦云:“阳气者,温暖之气也”。正因为阳气具有生发、温煦的特性,所以人体的体温可以恒定不变。

      津液、营血的运行与调控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能行血、能运血,血能载气,阳气充盛,气机条畅,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才能得以保证。而《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还能固摄精血津液于体内,不致于亡失于外,保证津血在体内的正常运行。

      调节机体平衡,保持内外环境协调统一   阳气能够调节腠理汗孔的开合,具有调节汗孔启闭的作用,以调摄热量维持体温。人与自然相应,人体阳气根据自然界阳气的盛衰而调节以适应其变化,阳气调节功能失司,就不能保证内外环境协调统一,人体机能就会产生紊乱。

      阳主阴从

      阳主阴从,并不否认阴阳的平衡,这是对阴阳平衡更深入的认识。阳主动,阴主静,在动与静的关系中,动总是调控、维系着静,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阳主阴从的观念由来已久,早在《周易》中就有了对它的记载。《易·乾卦象》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而《易·坤卦象》中云:“至载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为阳,主万物的生机,是天,处于统治地位;坤为阴,主万物的生长,处于阳的调节之下,所以顺应天,处于被统治地位。

      “阳者,阴之根也”,“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春秋繁录》中说得明白:“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终始……阳者岁之主也,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四川名医卢铸之曾说:“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都用扶阳的药来扶助阳气,通过阳气的作用来起到调节药物功效,治愈疾病的作用。

      阳气宜养又宜通

      “阳不患多,其要在密”,人体阳气宜强壮而秘藏,阳气充足,机体的功能活动才正常,人才会更加有精神。扶阳,有温阳、助阳、养阳之义,都是对阳气本身量的增加,若人体“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人体的阳气宜通不宜滞,通则气血冲和,滞则万病丛生。若阳气出入失常,则人体腠理毛孔开合失司,启闭失常。阳气郁阻于内就会出现发热。张仲景非常重视保护人体阳气的充盛,贯彻“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在重阳的同时强调阳气的通畅,“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仲景用药在于消除阻碍阳气运行的病理因素,恢复气血的流通畅达,正如郑钦安所说:“医圣仲景立方立法,皆出三阴三阳,是明真气充周运行之道”。医家周慎斋在《慎斋遗书》说:“人身以阳气为主,用药以扶阳为先。”把扶阳含有的温阳、通阳两层含义完整地表述出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