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张友林:为“读经典、做临床”鼓劲加油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9-02-19 08:33:00
  • 核心提示:  有媒体刊登了一篇反映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要求本省各级医疗机构中的中医临床人员开展“读经典、做临床”的新闻报道,笔者读后眼前一亮,很想为举办这样的活动说一些鼓劲加油的话。  “读经典、做临

      有媒体刊登了一篇反映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要求本省各级医疗机构中的中医临床人员开展“读经典、做临床”的新闻报道,笔者读后眼前一亮,很想为举办这样的活动说一些鼓劲加油的话。

      “读经典、做临床”活动在全国各地中医院都有一些散见活动的新闻,但真正像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那样在全省中医临床工作人员中普遍开展此项活动的新闻报道,还属首次看到。中医经典一般是指《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这四大经典著作。要有质有量地学好用好这四部经典著作中的精髓,除了要有信心、恒心和毅力之外,还得有好的学习制度和学习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达到学习之目的。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个工作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点工夫。

      建立权威的考证制度。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的效果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应当建立中医经典著作的权威考证制度,这不但能激发中医工作者努力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热情,而且也能为这项学习活动的效果、质量制定出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这将对今后的中医药继承和发展、创新都有很大的益处。中医经典著作权威考证的成绩,应当在提高工资待遇上作为一个标准,在晋升高一级中医技术职务时,作为晋升条件加以考虑。这样,才能为人们学习中医经典著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重点培养青年中医师。首先,要把“读经典、做临床”这项活动的目标主要放在青年中医师身上,把他们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加以扶持。当前各级中医机构中的青年中医师基本上是近年来我国各地中医学院培养的中医临床人才,他们文化基础好,又受过系统的高等中医学教育,对中医学中的四大经典著作也并不陌生。只要认真培养,可以做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打好古文基础。学好中医经典著作对一个专门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来说,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有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地把这个学习任务搞好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医经典著作的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和词义晦涩难懂,一些古文水平较低的读者阅读起来就有很大的困难。这就严重阻碍了他们阅读中医经典著作的兴趣。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一定要先过古文关,把这道学习中的难题解决好,才能有所进步。学习古文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文章积累,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也可以在阅读经典著作时,借助古汉语词典的力量,边学习,边进行阅读消化,这样循序渐进式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必见成效。

      鼓励闲暇时间研读。从事临床的中医师平时工作比较忙,可能抽不出大块的时间来阅读中医经典著作,但可以利用闲暇的小段时间,读一个章节或一两段条文。只要理解得透彻,记得牢靠,就算达到了目的。中国古代有一个叫陈晋之的人一生读了很多书。但这位读书人的读书方法却很特别,他每天只读120个字的书就算完成了任务。他读书的特点是记得牢,理解得透,一年下来他读的书就很多了。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说得正是这个道理。陈晋之的这种读书方法是不是能给我们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人们一点启迪呢?

      重视网络进修学习。网络远程教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事物。中医工作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站上进修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在国内一些中医药网站上,都有专门讲授中医经典著作的栏目。只要肯付出时间和精力,把这里当作继续再教育的课堂,收获的知识将是非常丰富的。笔者还有一种想法,医院如果能把在网站上进修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人员与派往外地医院和学校进修学习的人员一视同仁,给他们一定的学习时间,报销一定比例的学费,那么,选择网上进修的中医工作者将会越来越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