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论“上火”与应激反应

  •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作者:何蓉蓉等 时间:2008-12-19 13:51:25
  • 核心提示:  一、前言  火作为形容词在精神状态上的使用,可以说是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表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具有特异性体质,而是因为“上火”可以反应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机体非适应性症状的一种模糊说明。此外,也

      一、前言

      火作为形容词在精神状态上的使用,可以说是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表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具有特异性体质,而是因为“上火”可以反应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机体非适应性症状的一种模糊说明。此外,也可能部分出自于现代医学中难以找到对应或恰当的名词。例如,身体感到不舒服常被人们以“上火”来形容。中医认为火有虚实,虚火为心烦不安,实火表现有口腔溃疡、口干尿黄等症状。实际上,虚实之间也是相对而言,因为心烦不安也常常伴有口干舌燥。尽管缺乏维生素B2可以部分解释口腔“上火”症状,但身心疲劳降低新陈代谢水平、引起内分泌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个原因。

      气有余便是火,余气使人心绪不宁。火虽不为病,但病从气来。虽说“上火”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持续的余气如不能及时疏解,则“上火”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机能低下,结果导致身心疲劳,积劳成疾。“上火”是一个传统概念,但在现代社会中,用现代医学知识来认识和解释这一概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在传统医学中将“上火”分为心、肝等数种,但本文认为“上火”是一种应激性生理反应,是机体受到应激因素刺激引起的一种稳定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的适应能力,从“上火”到形成疾病是一种包括中枢、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应激负荷反应过程。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更多是在面对环境变化、生活习惯改变及物理化学等各种应激原所带给人们的身心疲劳及继发的“上火”。人们知道用“上火”来形容的机体应激反应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临床症状,机体在长期处于应激负荷状态下,为缓解应激原的压力,需要通过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来调整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当机体在应激负荷作用下体内代谢水平过剩反应时,会影响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引起病理过程及疾病发生。可以说研究应激反应机制,寻找预防、缓解及消除应激性疾病的有效途径是目前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上火”与机体应激反应

      传统医学常将“上火”分为心火,肺火,胃火及肾火等多种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意义上,这些症状也是因人而异的临床表现。令人深有体会的是,同时患感冒的不同人群中又存在眼痛,背酸和发烧等症状之分。也有人将“上火”分为虚火和实火,外火和内火。可以说,无论任何一种“上火”也不外是一种机体对应激原负荷产生在心理和生理过程上表现出的不协调症状,是一种超越生理调节范围的身心疲劳的表现。早在1929年美国生理学家Cannon提出机体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学说,此后加拿大医生Selye首次应用物理学中表示物体受到机械力作用时材料内部产生的应激反应(Stress)来形容人体的身心疲劳状态。Selye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应激原负荷能导致实验动物在生理机能上发生变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是一种典型的应激综合反应。例如大鼠在束缚或拘束负荷时,应激反应可表现出动物的肾上腺肥大和胸腺淋巴结退化等明显的应激综合反应。他认为应激反应是来自各种外界刺激因素(Stressor)作用时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自selye机体应激反应理论以来,至今为止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有关应激产生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方面的研究,并证明应激性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泛义的应激反应可以分为良性的和恶性两种,但长时间处于应激负荷状态下,会大大消耗体内能量,如果得不到适当调节,就会使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引起各种疾病。常言有,气有余便是火,余气使人心绪不宁。火是情志上的应激反应,火虽不为病,但病从气来。虽说”上火”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持续的余气如不能及时疏解,则“上火”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力等生理机能低下,结果导致身心疲劳,积劳成疾。可以看出,应激反应大致上包括躯体反应,心理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个体的.应激反应也因人而异,受制于个体的生物、认知、社会和情绪的发展和成熟程度。

      如今,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体力上的劳累已不再是人们疲劳的主要原因,现代人更多是在面对人际关系、生活习惯改变、环境变化及物理化学等各种应激源所带给人们的身心疲劳。既然,“上火”是一种应激性心理及生理上的反应,是一种涉及体内多种生理机能的身心疲劳症候群,且具有因人而异症状杂乱的临床表现。常言有心宽火降,心静自然凉。尽管人们可以通过减少工作量,调整生活习惯与精神状态,改善生活环境及适当休息等方法以不偏不倚,平和中正的精神状态达到“泄火”。但单凭这些心理上的调整可能远远不够。因此需要针对不同人群的各自的特殊症状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营养支持疗法等方法来解决。但事实上,“上火”是由于不同应激源引起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症状,所以是很难以将体内某种单一症状作为治疗或改善对象。

      二、“上火”与机体内环境稳定

      近年,人们非常关注“上火”与机体内环环境稳定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上火”没有一个特异性的生理指标,应属于一种失去体内内环境稳定状态的身心疲劳综合症。传统医学认为人体内外都是以阴阳平衡的形式存在,而应激负荷诱发身心疲劳,促使肝火上延,打破了体内的平和中正状态,以至郁气有余,郁而化火,积火成疾。实际上,体内阴阳学说在某种意义上与Cannon等人提出的机体内环境稳定学说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两种学说都是在强调调整身体平衡状态对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至今为止,已有很多在不同水平上关于体内生理过程中各种平衡制约的研究报导。其中,美国农务省 Brunswick研究中心的Ou博士等人在比较东西方文化中提出的阴阳学说与抗氧化的关系时认为,体内的阴阳制约过程与过氧化及抗氧化平衡状态相关。因此,应激负荷的身心疲劳所表现的“上火”与“泄火”的生理反应也应包括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过程。人们在对影响身心疲劳的各种作用机制分析中发现,身心疲劳引起的“应激反应”或者“上火”与体内过氧化脂质的增加相关。当人们郁气成积“上火”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脑组织的缺血状态和诱发活性氧产生,这些活性氧诱发的过氧化脂质在大脑皮质的蓄积是引起身心疲劳,即“上火”的原因之一。例如,人在疲劳时尿中含有的过氧化脂质量与大脑机能指标的Flicker值成反比,而与血中乳酸量成正比。我们也发现通宵工作在引起大脑疲劳和计算能力低下的同时,血中过氧化脂质量亦显著增加。此外,我们在使用拘束方法限制小鼠运动的研究中发现,拘束负荷在引起小鼠的身心压力的同时,会使小鼠体内的抗氧化能力指数(Oxygen Radi- cal Absorbance Capacity)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应激负荷不仅可以引起体内抗氧化能力低下,也可以引起疲劳和表现为“上火”。

      传统医学认为“上火”多为肝火,原因是肝营血,润津液之故。最近我们在研究中注意到拘束负荷小鼠的血浆谷胱甘肽,维生素c水平及体内抗氧化能力指数都明显低下,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增高。说明应激负荷可以诱发引起肝损伤发生,其病理过程可能与活性氧蓄积及体内抗氧化能力低下相关。此外,氧化应激可以诱发胃溃疡等炎症发生事实早已被人们所知。“上火”除身心疲劳起因外,也存在病理性“上火”。如,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糖尿病等一些生活习惯病起因所继发的疲劳症状,或因药物副作用等原因间接引起的临床症状。另外,日本北海道大学的 Taketani等人提出体内17-羟皮质类固醇(17-Hy-droxy-Corticosteroids;17-OHCS)和17-硫酸盐酮类-固醇(17 Ketosteroid Sulfates;17-KS-S)在身心疲劳中的调节作用与阴阳学说接点。他们的这些研究工作对我们理解传统医学“上火”概念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际上,机体不仅对于不同性质及不同强度的应激原作出的反应不一样,而且同一应激原作用于种属、性别、持续时间和年龄不同的个体,或者对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负荷同一应激原,所表现的反应也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于运动状态的个体及不同个体间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生理机能、形态结构和物质代谢特点并不相同所决定的。因此,“上火”的临床症状常常表现出因人而异。

      四、“上火”与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至今为止已有很多的研究证明从“上火”到形成疾病显示出一种包括中枢、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在内的体内复杂的应激负荷反应过程。一般认为,应激负荷涉及到中枢皮层及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基因表达等多层次及多方面,显着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理机能,可以部分反应心理应激状态。在观察应激对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中,人们注意到当机体受到应激负荷引起精神紧张和焦虑不安的同时,血中ACTH浓度,皮质激素含量都会相应增多。人们在观察疲劳对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中发现,大脑活动及行为活动密切相关的组织胺等中枢单胺类物质的生物活性或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容易受到身心疲劳的影响。在这一反应中,也包括儿茶酚胺的分泌量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肝糖原分解的增加及血糖升高等生理反应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对能量的需求。这些体内机能的变化都是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反应。我们在对55名健康成年人通宵工作进行观察中注意到,身心疲劳与血中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上升量为正相关。Nagai等人曾对印度尼西亚Kristen Satya Wacana大学的20名健康青年学生探讨过脑力疲劳与肾上腺皮质醇的关系,结果证明数学运算(连续40分钟进行1600次的两到三位数的加减运算)以及短期记忆负荷(5秒钟内读出9位数数字后,进行回忆默写,共20个数字)使血清皮质醇水平显着升高,说明两组学生在接受挑战前都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实际上,当机体受到应激因素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是一种维持机体的适应能力来稳定机体内环境的生理反应过程,而人体机能对应激负荷所表现的从生理到病理反应是一种经兴奋一抵抗一绝望以至疾病发生的连续过程。京都大学Uehida等人的调查证明由精神压力引起身心疲劳的死亡率远高于正常人。当然,对精神压力带来的应激反应或身心疲劳促进并恶化疾病的发生或发展不仅表现在人也常被观察与动物实验中。我们通过拘束小鼠运动诱发身心压力实验中确认应激负荷促进癌转移发生,并认为这一现象来自应激反应引起小鼠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数量的减少与活性下降等所表现的免疫能力低下有关。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还确认上述结果也与拘束应激负荷增加的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状态相关。可以说“上火”这是一种传统文化上的概念表达,或至少应部分包括近代医学中的应激反应过程或者是表示身心疲劳的临床症状。

      至今为止的研究结果表明,应激效应并非由某种单一的机制实现的,而是一个多系统参与调节的复杂过程。大量研究已证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之间不仅存在制御回路,而且彼此之间还进行着直接的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稳定及正常的生命活动。机体所表现的这种自稳功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之间共同存在的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及受体实现的。

      五、“上火”与机体能量代谢

      “上火”除对中枢神经递质影响引起的精神不振外,另一个临床特征是“上火”带给人们的食欲不振及疲倦感,因此人们无疑会联想到“上火”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由于生理过程需要能量去维持脑、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及肌肉等的组织功能,而机体的能量来源主要通过饮食中的葡萄糖和脂质提供。近年的研究证明持续的身心疲劳诱发体内能量代谢紊乱并显着影响能量代谢,限制组织器官对能量的利用,从而导致部分生理机能低下和疲劳发生。我们曾观察束缚负荷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临床用注射乳剂intralipid注射到20小时拘束负荷小鼠时发现,血浆中性脂肪清除率明显延长,表明机体脂质代谢因拘束应激而明显紊乱,并且使用的TG作为能源的来源减少。并证明这种结果是因拘束负荷小鼠脂肪中的脂酶(Lipoprotein Lipase)活性显着低下的同时,减少血脂代谢水平及能源利用率引起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拘束负荷小鼠的血中胰岛素水平及肝糖原合成能力明显低下。此外,拘束负荷促进小鼠血中酮体(Ketone Body)水平增加的同时,蔗糖负荷后的小鼠血糖清除率有意减少。这些现象说明应激会直接影响体内的糖代谢及脂代谢过程,因而体内糖代谢及脂代谢低下也被认为是“上火”引起身心疲劳的一个原因。

      六、“上火”与“泻火”

      “上火”是一种应激性生理反应。传统医学认为外界环境引起身体的“外火”容易疏风散热,但由内而生的“上火”不仅涉及到个体行为学上的表现,也包含生理学及生化学上的变化,是一种整体机能上的综合反应,是一种涉及体内多种生理机能的身心疲劳症候群,且具有因人而异症状杂乱的临床表现。常言有心宽火降,心静自然凉,尽管人们可以通过减少工作量,调整生活习惯与精神状态,改善生活环境及适当休息等方法以不偏不倚,平和中正的精神状态达到“泄火”。但事实上,当人们受到过剩或持续的精神压力及情绪刺激时,会导致心、肝及脾功能失调,既可单独发病,也常相互影响,即七情所伤形成疾病。由于,“上火”是由于不同应激源引起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症状,所以是很难以将体内某种单一症状作为治疗或改善对象。所以单凭这些心理上的调整可能远远不够。因此,需要针对不同人群的各自的特殊症状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营养支持疗法等方法来解决。至今为止,对各种“泄火”的方法的调查中,具有滋阴泻火,清源固本,内外兼治,解郁行气的广东凉茶是一种被岭南地区消费者广为接受的产品。由岗梅根,木蝴蝶,火炭毋,金钱草,布渣叶,淡竹叶,金沙藤,五指柑,山芝麻,金樱根十味草药组成的广东凉茶中含有的岗梅是止渴利喉的常用药,淡竹叶和五指柑具有降火养阴,清心除燥的作用,布渣叶具有润燥消滞,解表发散活性,而木蝴蝶又以生津利咽,消暑滋阴等特点为人所知,这十味草药相互配伍,用于间接“泄火”。目前我们也正对这种凉茶的“泻火”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在研究广东凉茶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该凉茶能显著改善拘束应激引起的脾脏细胞总数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NK细胞毒活性下降等,提示对拘束应激负荷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实验发现广东凉茶可以有效的提高小鼠因应激负荷降低的脂肪组织中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改善因疲劳引起的体内脂肪代谢低下,增加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此外,在应激负荷小鼠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01erance test)中发现,广东凉茶可以明显改善小鼠因应激负荷降低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促进肝糖元合成及提高血中的糖利用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