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城乡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诸如个体口腔、针灸、刮痧、推拿的诊所,在方便广大群众就医、保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医疗安全隐患,特别是医源性感染问题。据调查了解,不少个体诊所的医生、技师医技水平还可以,但是消毒与灭菌知识缺乏,无菌观念淡漠,医疗器械不消毒,反复使用,或消毒流于形式,医疗废弃物不处理或处理不规范。殊不知,这可直接或间接造成医源性感染,影响广大消费者及周围群众的身体健康。尽管各地卫生监督部门也加大了个体诊所市场整治力度,对部分诊所进行了经济处罚,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检查过后,不久就又“旧病复发”。究其根源,在于这些个体医生、诊疗师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观念上意识到消毒、无菌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对诊疗器械、物体表面消毒,如何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理才算合格。所以说,个体诊所业主及从业人员亟需加强消毒及医源性感染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如今,马鞍山市卫生监督局通过“以训代罚”的方式,送医疗技术、管理技术上门的举措,不仅体现了人性化执法,而且便于长效监督管理,值得各地学习与借鉴。笔者认为,在各类个体诊所开办领证时,就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针对性的消毒及医源性感染等方面的培训测试,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必须有消毒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方可上岗。对诊所设施,如不具备消毒防护要求,没有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设施,没有医疗废弃物处理措施不得发许可证。另外,每年都要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消毒培训,培训合格者在个人消毒培训合格证上加盖消毒培训合格年度审核章。在此基础上加强平常监督检查,对监测不合格的再从严处罚。只有这样,才能让业主及从业人员时时、处处拧紧消毒及医源性感染防治这根弦,才能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