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魏品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探析

  •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作者: 时间:2008-05-28 11:13:13
  • 核心提示: 魏品康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业医40余载,擅长治疗消化道疾病。笔者有幸从师魏教授学习,现将魏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经验总结于下,以飨读者。1养肝而清毒 “肝体阴而用阳”,这里的“体”可理

     

    魏品康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业医40余载,擅长治疗消化道疾病。笔者有幸从师魏教授学习,现将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经验总结于下,以飨读者。

    1养肝而清毒

        肝体阴而用阳,这里的可理解为以肝体细胞为主的实质性肝脏本身,属阴。魏师认为,治疗慢乙肝应以补肝阴为主导。所谓肝阴,是指肝的营血和阴液,在生理上能滋养肝脏,涵敛肝阳,使之不易偏亢,保持肝的生理功能正常。朱丹溪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阳主动,阴主静,人体常居阳动状态之中,精血、阴气最易耗散。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起居不规则,阴血暗耗之征象极为常见,对于慢乙肝患者,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治肝病应先补肝阴。魏师补肝阴常用北沙参、枸杞子、生地黄、麦冬、当归,其意来源于一贯煎,以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益阴养血而柔肝。共奏补肝体、育阴而涵阳之功。

        尽管阴血不足是发病的基础,但感受毒邪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养肝的同时,定要清除毒邪,祛邪即寓扶正之意。魏师常以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

        案例1:患者,女,64岁,2007910来诊。4年前查出有小三阳,2007821肝肾功能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27 I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253 IuLHBV—DNA230×106,慢乙肝病毒五项示小三阳。830查:透明质酸30488 ngmL。现感口干,手心热,胸部以上有热感,胃纳不佳无腹胀,大便每日12次,小便晨起时稍有发红,夜寐欠安,舌红,苔干薄腻,脉弦滑。处方予以:北沙参15 g,枸杞子10g,生地黄15 g,麦冬15 g,当归15 g,郁金15 g,白芍15 g,白花蛇舌草30 g,半边莲15 g,半枝莲15 g,天花粉10 g,蒲公英10 g,败酱草15 g,炒鸡内金15 g,地骨皮15 g,丹参30 g,炙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服。2007926复诊:查ALT31 IuLAST 78 IuL。症状改善。

    按:患者感邪日久,损伤肝体,引起肝功能异常,热毒内蕴,见口干、身热、小便红赤,故以一贯煎为主养肝补阴,扶助正气。方中郁金、白芍疏肝调气;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半边莲、半枝莲等清肝热之毒。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2疏肝而泄毒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慢乙肝患者常因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使脾运不健,水谷不化精微而成水湿。水湿停聚中焦,与气滞、瘀血蕴结,日久不化,痞塞中焦,症见胁部不适、腹胀、食纳不佳、嗳气、反酸等。所以,魏师喜用郁金、柴胡、白芍来疏肝柔肝;炒白术、茯苓等健脾理气。因该病是湿热疫毒侵袭肝脏为患,且热毒内蕴者为多,或病久则湿从热化,或肝热郁而化火,故防止留寇为患,及时泄毒外出显得至关重要。对此,魏师常用制大黄、龙葵等泄下导滞、排毒祛邪。

        案例2:患者,女,52岁,2007821来诊。患者慢乙肝小三阳3年。200765查:总蛋白87 gL,白蛋白51 gL,球蛋白36 gL,脂蛋白480 gLHBV—DNA<10×10s,甲胎蛋白(AFP)109 ngmL,癌胚抗原(CEA)180 ngmL,余正常。B超:肝脏回声稍增粗,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患者一般情况可,夜寐安,胃纳可,食后稍有嗳气,大便每日一行,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处方予以:柴胡9 g,郁金15 g,当归15 g,白芍15 g,白花蛇舌草15 g,败酱草15 g,半边莲15 g,半枝莲15 g,金钱草30 g,海金沙15 g,龙葵15 g,制大黄9 g,炒枳壳9 gJ炒鸡内金15g,炙甘草6。每日1剂,水煎服。2周后复诊,患者嗳气除,胃口佳。

    按:患者肝气不舒,故见嗳气、弦脉,邪毒阻滞于肝体,故有肝脏回声增粗。故以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通络:制大黄、龙葵等泄毒外出;配合败酱草等清湿热之品清泄余毒。全方共奏疏肝泄毒之效。

    3散结而解毒

        慢乙肝起病相对较缓,多数隐匿,无发热或低热,转氨酶增高后持续时间长,易反复,转变成肝硬化者多。由此可见,慢乙肝毒邪易深入血脉脏腑,缠绵难去,阻塞肝络,引起气血瘀滞,临床可见患者面色唇色紫黯、手掌赤痕、蜘蛛血痣等。魏师在治疗慢乙肝时尤注重活血通络散结,临床常用药有丹参、地鳖虫、炮穿山甲等;丹参活血凉血消痈、安神,《本经》云其主心腹邪气……破微除瘕”,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可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炮穿山甲,性平,归肝、胃经,可活血通经、下乳,有消肿排脓之功效,《本草从新》谓其“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穿山甲……其气腥,走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通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临床上对于通瘀阻之肝络、疏硬化之肝结功效不凡。

        散结同时,魏师常配以板蓝根、苦参等解毒之品,双管齐下,直捣病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等对HBV-DNA有抑制作用,其抗病毒作用肯定。

        案例3:患者,男,47岁,20071010来诊。20多年前患者曾查出有慢乙肝大三阳病史,其母亲、兄弟姐妹均有肝炎病史,从未治疗,4年前查B超提示感光点粗。200794查上腹部cT平扫+增强示:肝硬化,脾大,胰头局限性脂肪沉积。106查:总胆红素238 IuLALT 61 IuLAST40 IuL,总胆汁酸70 gmolL,总蛋白80 gL,白球比(AG)4434AFP 45 ngIIlLHBV-DNA 245×105,透明质酸170μgL,鳖虫9 g,炮穿山甲10 g,益母草15 g,板蓝根15 g,苦参6 g,当归12 g,桃仁10 g,天花粉10 g,半边莲30 g,半枝莲30 g,土茯苓10 g,郁金15 g,白芍15 g,姜黄15 g,黄连6 g,生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后复查,HBV-DNA<i0×lOs

    按:本案患病日久,毒邪阻滞肝络,肝脏疏泄失常,硬变而生,故治以北沙参、麦冬等养肝阴扶正;丹参、地鳖虫、炮穿山甲等活血散结通络;板蓝根、苦参解肝体之毒,并配以疏肝理气活血之品。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4和中清湿热

        慢乙肝患者常表现出的恶心、厌食、黄疸、发热、苔黄腻、血清ALT增高等是内生之湿热,非外感之湿热。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研究提示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肝功能障碍,病理性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所致,故宜疏利胆管,驱除湿热毒邪。魏师常用金钱草、海金砂、炒鸡内金、土茯苓、玉米须清热除湿。当然,治肝先实脾,医者不知扶脾,反而伤脾,过用苦寒损伤脾阳则湿邪更易停留;湿郁则热郁,以致湿热缠绵羁留,病情反复发作。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疗应注意扶正,勿砍伐太过,犯虚虚实实之戒。魏师常用炒白术、茯苓等和中健脾。

        案例4:患者,女,30岁,2006920来诊。慢乙肝小三阳近5年,肝硬化代偿期近4年,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2006919肝功能示:γ一谷氨酸转肽酶(GGT)102 IuL,白蛋白52 gLHBV-DNA<I0×103。刻下:胁肋无胀痛,胃纳欠佳,食后有腹胀,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处方予以:北沙参15 g,生地黄15 g,麦冬15 g,枸杞子9 g,当归15 g,郁金15 g,金钱草15 g,海金沙()10 g,炒鸡内金15 g,炮穿山甲10 g,苦参6 g,半边莲15 g,半枝莲15 g,丹参10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14剂后症状好转。

    按:患者湿热内蕴,阻碍气机,肝气横逆犯脾,故见胃纳不佳、腹胀、苔薄黄等,故以补肝阴扶正为先;以金钱草、海金沙、炒鸡内金等清湿热;郁金等柔肝理气;茯苓、白术、炒莱菔子等健脾助运除胀。

    5预防邪犯.未病先治

        上工治未病。魏师强调,治病应在病证可能发生之前,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用药,提防不良症状出现。对于慢乙肝来说,需要定期复查慢乙肝病毒全套、DNA、铁蛋白、透明质酸、肝肾功能,必要时检查AFPCEA,以及B超、cT等。此外,还应从望闻问切中洞察细节,如发现患者脸色明显晦黯或加深、神情不振、语声明显不如以前洪亮等都要提高警惕。从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中做到预防邪犯,未病先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