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杨峻山教授在开场报告中指出,我国传统医药学为广大药学科研人员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舞台,要提高创新药物的研究水平,提高我国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国际竞争力。近年里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的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开展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构建核心种质,保护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中药与天然药物的优选优育,防止品种退化,解决品种混乱的问题。
其次,加强对中药与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研究单味药和复方的水溶性成分以及有效成分和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加强对海洋药物、动物药、真菌药物以及少数民族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第三,研究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各个药物之间的关系,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进而进一步解释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用药经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证实中药配伍理论的科学性,寻找发挥增效减毒作用的最佳组合,指导临床用药;揭示中药方剂配伍的内在规律,探索现代中药的配伍理论,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中药与天然药物新药的研制。
第四,建立中药药理研究动物模型.搞清中药的药效、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之间的相关性.特别是要加强对中药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的研究。
第五,加强中药与天然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建立多样性、多层次的质量控制模式。由于原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成药的质量和医疗的质量,因此应加快实施GAP种植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把好关,对中草药原植物及药材进行品种真伪和质量优劣的鉴定,可持续地提供优质、安全、无公害及质量可控的地道药材。
最后,他强调,要加强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剂型问题是中药与天然药物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是我国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问题。高效、速效、低毒副作用的现代剂型有利于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释放。从而提高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安全性,最佳发挥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