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周平安:中医防治流感大有可为——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周平安教授

  •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徐亚静 时间:2007-11-29 09:55:10
  • 核心提示: “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高热,服用两剂中药就可退热,再加服一剂巩固疗效,总共花费不过三十几元”。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的周平安教授表示,中医药有着丰富的防治流感的实践经验,近年

        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高热,服用两剂中药就可退热,再加服一剂巩固疗效,总共花费不过三十几元。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的周平安教授表示,中医药有着丰富的防治流感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完成的一些临床研究针对流感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高了中医药防治流感的疗效。疗效肯定、花费经济使得中医药完全可以在流感的预防与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药防治流感经验丰富

       在我国,流感不被认为是什么大病,但在世界上.流感曾经多次暴发并导致大规模的死亡和恐慌,周平安说。近百年来,流感在世界的大流行有5次。每次都会有数十万入死亡。1918年席卷全世界的流感大流行有2000万人死亡,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在欧美,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其死亡率约为2%~5%左右。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尚无预防和治疗流感的特效药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各地建立了110个流感监测点(其中有7个建立在我国),监测和预测流感的暴发和流感病毒的变异。每年2月,WHO主持召开各国流感监测的专家会议,分析可能流行的流感病毒,为生产流感疫苗的公司提供依据。

        然而,接种疫苗并未能够真正地控制流感的流行,在世界各地,几乎每年冬春都有局部流行。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变化迅速,它可以用一再变化的抗原性和致病力来战胜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们防不胜防。而且,由于人体对各型病毒能交叉感染,却不能交叉免疫,因此即使注射了流感疫苗也不能保证不患异型流感。

        以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中最常见的甲型流感病毒为例,它一般3~5年发生一次小变异,引起小流行;10~20年发生一次大变异,引起大流行。目前已知的甲型流感病毒有200多个型,每年流行的都不是一样的类型,甚至同年流行的初、末期都可能不是同一种类型。究竟哪型病毒株致病,研制的疫苗只能根据预测进行生产。

        虽然我国也是流感的高发区,但病死率却大大低于国外。1918年,我国也发生了流感大流行,但病死率却仅为O1%。当时我国的西医远不发达。绝大多数病人依靠中医药治疗。中医药防治流感具有独特的疗效,除去体质因素,这可能是我国的流感死亡率显著低于国外的主要原因”,周平安说。据他介绍。我国采用中医药预防流感有相当长的历史。流感属于中医学的“时行感冒”范畴,《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都对该病的防治有过论述。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一到冬春季节就会有不少患者直接到方便门诊向医生要由周平安和专家组拟定的治疗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协定处方感冒合剂。这来自于1998年末北京地区流感流行中树立的口碑。当时,北京市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医院等多家三甲中医医院都推出了预防流感的协定处方,在控制流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科研提高中医药防治流感疗效

        198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成立了热病(发热性疾病)研究组,并建立了呼吸热病科,进行热病辨证治疗的规范化研究。当年研究生毕业的周平安参与了这项工作。1984年,我国成立了7个中医急症研究组,作为北方组的组长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攻高热急症。

        作为外感热病的一种,流感的中医药证治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组在北京市中医医院、北京鼓楼中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协作下,临床观察了8000余例病例。最终确定将外感热病分为表证、表里证、里证三期,共有21个证型。此后,每年流感多发的冬春季节,周平安和专家组都会对当年的流感特点进行分析并拟出协定处方,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近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专家组总结多年的临床观察与治疗经验,在参照近10年来80余篇防治流感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北京地区冬春季节流感及感冒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将北京地区的冬春季节的感冒或流感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表寒里热感冒三种,分别制定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散表寒。清里热的治则。   

        他们认为,北京地区的流感和感冒的发生,除了与气候条件有关外,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目前都市生活节奏偏快、工作压力大、应酬多而常常休息不足。导致人体卫外功能下降,易于感受外邪;同时饮食偏于辛辣、嗜食肥甘厚味,多有胃肠道积滞,从而影响了气机的正常升降;人体多有内热。感受外邪则易出现内热外寒证,即“寒包火”证。因此必须内外兼顾,表里同治,在解表散寒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方药进行防治。

        周平安特别指出,今年我国寒冷来临时间相对偏早,温度较往年明显降低,气温下降迅速而且突然,昼夜温差变化大,可能是一个寒冬。因此,今年病邪特点表现以寒邪偏重。因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专家组提出了以贯众、生甘草、苏叶、黄芩等六味药组成的预防流感与感冒的中医处方。本方散表寒与清里热并重,对大部分人群均适用,但对孕妇及经期妇女当禁用,体虚患者、儿童和老人在此基础上加减。

        周平安认为,中医药治疗流感与感冒,不仅能够抑制病毒,还可以通过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将病毒在体内产生的毒性物质排出体外;不仅能够迅速改善症状,还可以因人制宜,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采取特殊的方药治疗。如糖尿病患者患流感,在用药上一方面顾护气阴虚的体质,一方面用些透邪药物驱邪外出,标本兼治,避免气阴虚与外邪相互作用而使糖尿病加重。因此,中医药在流感的治疗方面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