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中医药发源地,也是世界植物药资源大国。然而,我国作为中药大国,虽每年都有中药出口,但我国中药出口品种一直以药材为主、饮片次之,深加工制造的中成药与保健品数量较小,出口额在国际传统药物市场上只占3%~5%的份额.附加值较高的中成药仅占20%。主要市场是港澳地区、东南亚及日本等周边国家,欧美市场至今尚未占领。我国中药科研与技术明显落后,生产的中药饮片、中成药或制剂仍然缺少对有效成分定性、定量的检测标准,特别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即使到了地标转国标的今天,仍然还需使用某些中药地方标准。中药材资源的过度开发,也加速了中药材资源的枯竭。导致中药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加大中药研究开发的力度.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速度,值得国人深入探讨。笔者在此谈谈自已的看法,与同行交流,供有关方面参考。
1应重视从中药中分析筛选新化合物的研究
从中药中筛选新化学药物始终应是药物工作者重视研究的课题。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要发挥中医药学的特点和优势,结合中药化学研究,开发符合中药性味功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通过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一些结构新颖、疗效特异的新药,或通过对天然化合物的分析,并加以结构改造,设计出更新颖的单、复方制剂。对依据中医理论设计的中药复方方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寻找复方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开发新药,是中药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植物药中的有效成分,发现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再通过其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新药,已是世界药学工作者公认的有效途径之一。
2应加强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药新制剂的研发
中药制剂研究应致力于研制服用有效剂量小、疗效高并便于携带、保存和服用的制剂,要根据需要,不完全照抄照搬古方,结合现时市场实际需要,在不违背中药单味药之间配伍禁忌的情况下,对长期沿用的固定方剂配方加以改变,创制出适应症更多、疗效更好的新剂型品种,如日本对中国著名的“六神丸”古方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在原生6昧药组成的方剂中。去雄黄,增加人参、熊胆与犀角3味药,取名“救心丹”,除依然保持解毒、消炎、镇痛等效果外,还具有良好的强心作用,促进新陈代谢,活化细胞组织,成为中老年循环系统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良药。“六神丸”改造成“救心丹”后,在欧美与东南亚畅销,每年创收1亿美元以上。当今世界,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病等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的疾病,为了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人们希望得到高效、低毒、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良药。对这类药物人们的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有独特的功效,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大有可为。
3应加强对健康营养品、保健食品及滋补、强身、抗衰老等方面中药的开发研究
在世界性植物药热的影响下,各国人民对草药的兴趣为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青春宝”作为抗衰老药物,以其配方的科学性与良好的使用效果,受到了美国、加拿大、德国、印度等许多国家的高度评价。由于欧美市场对中药以药品身份的进入设置了非常严格的准入条件,而如果以健康品、保健康品、饮食补充剂的形式进入欧美等西方国家市场,由于不需要进行严格的药理和临床实验,只要标签符合规定即可,所以是中药进入西方市场的一条捷径。特别是有免疫功能、减肥、降脂、抗衰老、强壮健体等作用的中药.将有可能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家庭常用的保健食品。
4应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再生
要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再生,首先要对我国所拥有的中药资源进行普查和合理利用,并开展对野生品种与外来品种的人工栽培与人工养殖研究。尤其要重视地域性很强的地道中药材资源的培育,以确保中药的质量。要通过人工引种、栽培、繁殖等方法,采取边采边种、挖大留小、轮流采挖和扩大繁殖等具体措施,来保护和扩大中药材资源的再生能力。而且,有必要将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中,以引起广大群众与政府各部门的重视。
5应进一步加强中医整体观理念与辨证论治方法的研究
中医药学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应用价值的科学,要进一步加强中医整体观理念与辨证论治方法的研究,促进中医药学理论的更大发展与提高。中药研究要体现中医辨证论治与整体调节的理念,同时还要符合中医临床的特殊理、法、方、药要求。研究证明,中药研究与临床医学结合是成功之路,同一方剂中增减一味药或其用量有变。疗效与适应证随之变化,即配伍不同作用各异。单味药也有复杂的化学成分,临床效用可能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或药物在体内的转化成分所发挥的疗效。这些都只有通过临床观察验证。因此,要在研究中逐步揭示数量浩繁的中药的活性成分,进一步探究中药中的寒性药、热性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淤药、扶正固本药等各自的功用、本质与药物配伍关系理论,并通过临床验证获得更确切的重新评价,不断丰富中医药的理论宝库。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