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来源:中医药导报 作者:郭子华 翟双庆 季伟萍 卜献春 李峰 陈沛沛 时间:2007-07-14 16:55:12
  • 核心提示: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医药人才的成长环境发生改变,成长方式受到很大影响,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面对新形势,现行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需要,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人才的成长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医药人才的成长环境发生改变,成长方式受到很大影响,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面对新形势,现行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需要,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要求。因此,系统研究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我们根据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医药人才成才规律及培养模式研究》计划,从200512~20069月,开展了其子课题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将研究工作情况及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院校教育  院校教育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上海、长春、山东、南京、湖南、成都、黑龙江、福建、陕西、天津、广州等10余所中医药院校为主。

    12毕业后教育  毕业后教育主要以上海市所有中医院和有中医病房的综合性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

    I3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主要以吉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湖南、广东、黑龙江8省的城市中医院以及湖南省与贵州省8市、8县的社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继续教育为主。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调研本课题研究主要查阅调研了古今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大量古籍、专著、论文以及政府制定的规划、文件、报告、年鉴、统计公报、数据摘编等,挑选梳理了对课题研究帮助较大的资料数据。

    22问卷调查本课题根据研究内容的各侧重点,共设计问卷7种,合计发放4000余份、回收2724份,回收率达到68%。

    23座谈调研本课题共召开座谈会30余次,大约500多人参加,获取了详细的一手资料。

    24专家咨询课题组召开4次专家论证会,各子课题组也分别召开3次以上专家论证会,就有关问题向专家进行了咨询。

    25数理统计  运用数学方法对获取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26分析归纳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对掌握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研究观点和结论。

    3 研究结果

    31基础(院校)教育的主要模式

    311基础(院校)教育模式的主要类型根据对我国北京、上海、长春、山东、南京、湖南、成都、黑龙江等10多所中医药高校近十多年来办学模式的比较分析,归纳出当前院校模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3111  以临床型中医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模式其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中医临床技能,具有一定的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能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

    3112以国家理科基地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模式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能在中医科研、教学机构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中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3113以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工作能力为目标的模式其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中西结合临床医疗能力,以适应中医和中西结合事业的需要,具有从事中医和中西结合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3114以传统师承教育为主要方式的模式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及长春、福建、陕西中医学院就开设了传统师承教育试点班。

    3115传统师承教育改良模式  即是在上述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把英语改为选修课程,大幅度削减西医课程的学时数,重点开设传统中医的经典课程并实行导师制。

        以上多种院校模式可以出现在不同院校之间,也可见于同_高校的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取决于时代变迁、地域或校际区别,以及办学宗旨的变化与差异。

    312基础(院校)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  院校模式从1956年首批中医高校诞生后,发展到现在几十所中医药院校,其人才培养模式均有共同特征,其主要特征是:

    3121培养对象具有规模性在院校模式中,所培养的对象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符合一定条件、达到一定标准的一批人。

    3122基础教育内容和主要教学方法具有统一性如统一的教材,均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由不同的老师分别集体授课,使学生完成学业。

    3123教育过程具有程式化与时限性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计划性,按时间先后和教学规律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种程式化与时限性特点使施教者与受教育者的主观意愿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313基础(院校)教育模式的历史变迁性由于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院校模式的各要素均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3131从培养目标看最初的中医药院校是以培养医疗人员、壮大医疗队伍、改善国家医疗条件为主要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对中医药人才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使得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规模和层次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创办之初仅有本科和专科教育层次,现在逐渐形成了高职、专科、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框架。其培养模式也逐渐成熟,并呈多元化的趋势。 

    3132从培养过程与要求看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不断增强。如在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时数、进程安排、临床实习等各方面进行了多次调整,逐渐趋于科学、完善。特别是在拓宽学生知识面、重视技能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3133从相关制度建设看最初与中医药教育相关的管理、评价制度很不健全,甚至许多方面缺如。随着中医药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教育的相关制度也逐步完善起来。教育部门对中医药院校培养的各方面都有了明确规定。整个中医药教育有了比较统一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衡量标准。对中医药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也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全社会认可的规范。

    32毕业后教育的主要模式

    321毕业后教育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调查显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是目前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要模式。961%的被调查者认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必须的。908%的医生认为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所有住院医师,包括研究生毕业的住院医师。据对上海市、浙江省等8省市的抽样调查,目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采用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和专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式有4种:(1)2年在各科轮转,后3年专科培训(383)(2)轮转和专科培训随机安排不固定(311)(3)5年内不离开本专科(257)(4)5年内分别在各科轮转(49)

    322毕业后教育方式与内容的选择情况  据调查,有752%医生认为中医住院医师培训的有效方式是参加医院的统一培训;655%则认同师带徒临床诊疗方式;544%则认为业余自学也是培训方式之一;257%认同医院授课形式。对于目前中医住院医师培训中必须加强学习的内容,689%希望加强老中医经验理论学习;612%认为要加强经典理论学习;583%的医生认为应加强医古文的学习;515%认为应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

    33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

    331继续教育主要模式及其特点我国现代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很多,可以分为3大类,即一般提高类、专项提高类和学历提高类,他们各具特点。

    3311一般提高类模式 是指为了满足中医药在职从业人员在学识水平方面有所提高的需要而开展的各种教育项目,包括脱产进修、各种培训班(研修班、学习班、)、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远程(网络)教育,以及有计划的自学。

    3312专项提高类模式  是指为了使特定从业技术人员群体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开展的各种继续教育项目。专项继续教育对受教育对象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是否参加具有一定程度的指令性。该类项目主要有:高级人才培训班、青年骨干培训班、专科培训班、社区中医师培训班、基本理论培训班、基本技能培训班以及师承教育等。

    3313学历提高类模式 学历提高的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是由高等医学院校开办的成人教育,培养对象为在职从业人员,办学层次有专科与本科两种。根据办学形式的不同,又分为函授教育、夜校(夜大学)教育、全脱产教育以及远程(网络)教育。

    332中医药人员对培养模式的选择倾向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表明,城市二、三级医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式较多地选择进修(723)、专科培训(415)、在职读研究生(232)等方式,也有师带徒学习(37),参加各类学习班(76)和研修(61)等方式,而参加学术会议(86)和远程(网络)教育(95)多集中在三级医院。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技术人员所在机构自身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形式主要选择理论培训、实践操作培训、学术讲座、师带徒。外出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主要选择是理论学习(4855),临床进修(5607),参加学术交流会(2486)、专题学术讲座(2139)和成人学历教育(3622)

    4  

    41  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 我们认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一定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群体普遍认同和遵从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它以教育目的为导向、以教育内容为依托、以教育方法为具体实现形式,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身心的教育活动全要素的总和与全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很多要素,如培养目标、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与环境、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期限、教育管理制度等。要素不同,所构成的模式不同。其中,教学环境与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期限,以及教育管理制度等因素,是构成不同类别培养模式的本质因素。

    42“院校模式是我国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院校模式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作用。但是,院校模式属于借鉴于前苏联的医学教育模式,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需要不断改进之处。

    43毕业后教育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大推行力度 毕业后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后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模式主要参考国外毕业后医学教育模式,对于迅速提高中医高校毕业生的临床能力和业务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毕业后医学教育效果尚不令人满意,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大推行力度。   

    44现代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基本可行,体系和制度尚需完善  目前,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主要分为3类:一是学历提高类;二是一般提高类;三是专项提高类。学历提高继续教育模式是我国中医药人才从低学历层次走向较高学历层次的必经之路,在近十年或更长些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其中函授教育与远程(网络)教育模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尤其是适合农村与基层医疗单位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提高教育。一般提高继续教育模式可以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医药技术人员对学识水平一般提高的需要。专项提高继续教育模式不仅培养了大批中医药骨干技术人才,而且解决了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很多关键性问题,应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推广。

    45我国古代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有重要借鉴意义 我国古代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世家传承、师徒传承、学校模式、讲学论辨以及自学成才。其中,世家传承由于需要特殊条件,已经不为现代社会所接受。古代的“学校模式”相当于现代的“院校模式”;讲学论辨模式相当于现代的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会;古代的“自学成才”作为基础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而消失,但由于其合理的学习形式,仍为现代继续教育模式所容纳。通过对古代110位杰出医药学家成才培养模式构成比的分析表明,“自学成才”模式所培养的杰出医家所占比例最高,占50%,这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师徒传授”、“世家传承”及两者均有的共占了50%,说明古代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两种培养模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医药学理论的传承意义重大,值得借鉴。

    46古今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各有优点,又都有不足”  通过对比,无论目标、内容、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都有着明显的异同点,不仅各有优点,也都有不足,更重要的是有共同的内涵,且内涵中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现代的中医药人才模式,尽管已成为中医药人才比较成熟的主流培养模式,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借鉴古代教育模式的长处。我们在选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时,既要发挥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优势,又要深入挖掘古代培养模式的内涵,发挥其重视临床、注重个性培养的优势;使两种教育模式能够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形成我国现代独特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服务。

    5  

    51关于基础(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造 现行基础(院校)教育模式培养的毕业生中医专业思想不牢固、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扎实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以下诸因素有关。一是学校不能自主招生和人校学生选择专业的自主性受到一定限制,教学双方缺乏教学相长的思想;二是教学内容中,受中西医课时比的限制与教学计划和学时数的限制,中医药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偏少,尤其是经典著作的学习偏少;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结合不紧密,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应对现行基础(院校)教育模式进行认真的改革。

    52关于毕业后教育模式的改进 毕业后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后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模式主要参考国外毕业后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作为一种制度和具一定强制性的教育活动。它对迅速提高中医院校毕业生的临床能力和业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调查结果显示,其效果尚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条件有限,工作难以开展;二是规范化培训工作不规范,轮科安排、考核安排与考试方式不合理,甚至不到位;三是某些地方对接受毕业后医学教育者降低经济待遇,影响培养积极性;四是在业务能力与临床技能培训方面,方法不多,力度不够,效果不好;五是缺乏对研究生毕业后的医学教育的要求与培养。我们认为应当从基地建设、培养方法、经费投入、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等方面予以改进。

    53关于继续教育模式的完善 一是要改进和发展学历提高继续教育。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只有15%左右。因此,学历提高继续教育在今后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与成才,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要改进和推广现代“师承教育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与各省市组织开展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仅使很多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得以传承,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中坚力量。现代师承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既有古代师徒传承的基本内涵,亦有现代管理的新特点,应当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特殊工程,持之以恒地抓好。三是一般提高继续教育模式是各级各类中医药技术人员提高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主要模式,适用范围大,涉及面广,关系到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的持续提升,但目前的模式中,还有许多不切合实际及政策不配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54关于古代的自学成才模式与现代的自学模式” 古代“自学成才”模式不仅包含了作为中医药人才成长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任务,也包括了从业后的继续教育。实际上,古代中医药人才的“自学成才”是一种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现代中医药人才的成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自学成才是一种完全自觉的、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对古代110位杰出的中医药学家的成才分析表明,有55(50)主要是通过自学成才模式而成才。自学成才作为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与社会因素有关,但作为杰出名医的成才之道,就不完全是社会原因了。现代中医药技术人员要想成才,除了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以外,个人的自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有必要在整个中医药队伍中,大力提倡自学模式,开展有计划的自学,使自学成为终身教育中的最重要组成部

    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