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波对影响经络研究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说,一是没有及时总结消化已有的科研成果。虽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出版了一系列的经络学术著作,但有关部门并未对这些成果进行及时评估与交流,从而丧失了进一步扩大战果的宝贵时机。由于学术界内部不同研究者的知识背景和观察角度的不同,使得共识性的结论难以获得,这本来是科学研究常有的事,但它造成了研究界以外不了解情况的人士对经络研究产生了种种的猜疑。张维波曾在1991、1994和1997年连续三次中标经络课题,并在国内外出版了专著,然而从1998年到2004年,张维波连续不重样地投标七次,却一次未中。近年来中医的重大项目立项已不再提经络,一些经络的研究和学术机构也形同虚设。二是经络研究界内部学术观点不统一。对经络实质的认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形态学上没有找到实体经络的依据,还以讹传讹地说用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研究经络结构,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经络实质一定要有特异的结构,对近年来在经脉线上发现的相对丰富的疏松结缔组织、微血管和神经末梢等不以为然,但张维波认为,这些组织在经脉线上的协同作用有可能产生新的功能。由于经络研究本身难度极大,在多种学术观点并存、达不到共识的情况下,多数人对经络研究失去了耐心,加上当前学术界有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致使不少人放弃了经络研究。
张维波向记者透露,经络问题是中医发展中不可以回避的核心理论问题,它不仅是中医整体观和信息医学的基础,也是所有中医外治疗法的理论指南。经络问题的突破不仅将带来中医理论的突破,还将为中医临床技术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目前已有海外多家企业使用经络测定仪对人体亚健康和中医治疗进行检测和评估,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经络产业化将是中医现代化和未来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