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建平 王 蕊 罗新民:风心病辨治经验拾零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风心病属中医学“心痹”范畴,其发病多由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由表人里,犯及血脉,累及心脏所致。心脉受侵,则主血失调、血循失度,致使心脉瘀阻,久之累及肺、脾、肾,产生复杂的病理和错综的临床表现。笔者于多年临床实践,根据
风心病属中医学“心痹”范畴,其发病多由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由表人里,犯及血脉,累及心脏所致。心脉受侵,则主血失调、血循失度,致使心脉瘀阻,久之累及肺、脾、肾,产生复杂的病理和错综的临床表现。笔者于多年临床实践,根据风心病“心脉瘀阻”这一病理机制,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对不同证候进行辨证施治,每取良效.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风心病合并上感,驱邪化瘀调营卫
风心病日久迁延,正气受损,营卫失和,易遭邪侵,多见风热邪气人里或风湿人里化热,以致湿热蕴结,走窜经络,流注关节,遏阻心脉,故出现心悸胸闷,发热恶寒,关节红肿,痛不可触,舌赤苔黄,脉象滑数。治当散风活络、清热利湿、调和营卫。调和营卫,旨在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以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之目的。如此治疗对于控制风湿活动、维护心脏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病例:谢某,女性,35岁,2003年10月23日初诊。患者患风心病7年,半月前因天气变化,不慎受凉而突发高热,咽喉肿痛,继则关节红肿,双下肢尤著,心悸气喘,呼吸迫促,舌红,苔黄,脉滑数、时呈结代。查: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罗音,心界扩大,二尖辦区可闻及双期杂音、以收缩期为主,主动脉区可闻及轻度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血沉50mm/h;抗“O”800u;心脏B超示风心病,二尖辦狭窄合并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辦轻度关闭不全。西医诊断:风心病;风湿活动;二尖辦狭窄合并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辦轻度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脉症合参,证属心痹复感,邪郁化热。方拟金银花30g,黄芩15g,石膏30g,桂枝10g,白芍10g,防风10g,茯苓20g,泽泻15g,桃仁10g,红花10g,丹皮10g,山栀10g,白茅根30g。经治2周,发热及咽喉肿痛已除,关节肿痛减轻,余症改善。3周后关节肿痛消失。复查血沉、抗"O"iE常,风湿活动已得控制。随访1年,病情稳定。
2 风心病合并肺淤血.肃肺化瘀调血脉
心居胸中而主血,肺在膈上而主气,风心病日久,必累及于肺,致使肺络阻塞,肃降无权,表现为两颧紫暗,唇甲青紫,心悸怔忡,咳嗽喘促,甚则咯血,舌质青紫,或带瘀斑,脉象细数,或兼有结代。治宜宣肺平喘、活血化瘀,以使肺气宣发,朝会百脉,相辅于心,通调血脉,改善心主血脉之功能。
病例:方某,女性,67岁,2002年3月20日初诊。患者罹患风心病10年。2周前因劳累过度,则呼吸困难,心悸喘咳,时有咯血,心下痞硬,脘闷纳呆,两颧紫暗,唇甲青紫,舌质有瘀点,脉细数兼结代。查:颈静脉怒张,双肺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扩大,心前区闻及双期杂音、以舒张期为主,主动脉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HR 140次/min、心律不齐,呈心房纤颤律;肝大,肋缘下6em,剑突下5em;胸透示双肺纹理增强,有肺淤血征,心脏中度扩大,二尖辦心型,肺动脉段突出。西医诊断:风心病;二尖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源性肝硬化;心功能Ⅳ级;肺淤血.脉症合参。证属心脉瘀阻,肺气壅塞。方拟葶苈子30g,桔梗15g,紫苏子20g,丹参30g,郁金20g,白茅根50g,三七10g,茯苓20g,厚朴20g。服药3剂,咯血已止,心悸喘咳减轻.经治2周,心率降至90次/min,心律趋齐,喘咳已平。以前方调治月余,临床治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 风心病合并心衰,行水化瘀通心阳
心气下通于肾,肾气上承于心。风心病久之,心阳虚衰,进而累及于肾。肾阳虚则不能蒸水化气,脾失肾之温煦则运化失司,土不制水,以致水湿内停,凌心射肺,从而导致血瘀水阻之候。症见面唇青紫,心悸怔忡,喘咳倚息,动则加重,畏寒肢冷,全身浮肿,腹水肝大,舌质淡嫩、或见瘀斑,脉沉细兼结代。治当温阳化瘀、利水消肿。温阳一则改善肾之蒸化以行水,二则上助心阳,鼓动心脉,可增强心主血脉之功能,配伍利水消肿以治标。
病例:李某,男性,56岁,2004年3月26日初诊。患者患风心病已有15年,曾在省级医院住院治疗数月,出院后经常自服地高辛药维持,尚能坚持上班做轻微工作。2周前因过劳而心悸怔忡,喘咳倚息,进而全身浮肿,双下肢尤著,面唇青紫,舌质有瘀点,脉沉细而结代。查:颈静脉怒张,心界向左下扩大,HIR150次/min,呈心房纤颤律,二尖辦区可闻及双期杂音、以收缩期为主;肝大肋下6cm,移浊阳性,双下肢重度水肿;胸透示双肺呈肺淤血改变;心脏呈中度扩大,呈二尖辦心型,肺动脉段突出,右心缘见双重阴影,左室扩大;心脏B超示风心病,二尖辦重度狭窄合并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辦中度关闭不全;三尖辦轻度关闭不全。西医诊断:风心病;二尖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主动脉辦关闭不全;肺淤血;心房纤颤;心功能Ⅳ级。综其脉症,证属心肾阴虚,血瘀水阻。方拟附子10g,桂枝15g,丹参3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茯苓30g,白术10g,泽泻20g,猎苓20g,厚朴20g。服药3剂,浮肿明显消退,尿量增多;服药至20余剂,水肿减轻,HR 95次/min,口唇青紫明显改善,能轻微活动。以上方增损治疗月余,诸症俱消。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4 风心病合并心肌缺血,养血化瘀通心脉
心脉瘀阻是本病主要病理基础。心脉瘀阻,络脉不充,则心肌失养,故出现心胸刺痛,甚则牵及肩背,烦躁不安,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当养血活血,通调心脉。
病例:高某,女性,32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患者l周前突感心前区痛如针刺,难以忍受,并向肩背放射。门诊以“冠心病心绞痛”急诊人院。初由中西医结合治疗l周,疗效不显。笔者查房会诊见患者面唇发绀,舌质紫暗,脉细涩兼有结代。查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前区可触及轻度舒张期震颤,HR 116次/min,二尖辦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肝脾不大,无腹水征,双下肢无浮肿;胸部X线示两肺纹理增粗,心脏轻度扩大,呈二尖辦心型;心脏B超示二尖辦狭窄改变;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西医诊断:风心病,二尖辦狭窄,心功能Ⅱ级合并心绞痛。综其脉症,属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方拟三七15g,延胡索15g,丹参30g,川芎10g,当归1og,桂枝10g,甘草10g,薤白20g。服药3剂,心绞痛明显减轻。以本方增损调治2周,心绞痛已止。随访1年,未予复发。
5 风心病合并脑梗死,息风化瘀平冲逆
风心病久之,阴阳失衡,气血逆乱,以致痰火上攻,并发卒中。故临床除心脏病变外,尚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体偏瘫,语言謇涩,舌暗或有瘀点,脉弦滑兼有结代。治当息风涤痰,活血化瘀,以纠正阴阳失衡,调理气血。
病例:陈某,男性,50岁,2003年7月8日初诊。患者患风心病10年。1周前以“风心病,二尖辦狭窄,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合并脑梗死”人院.因西医治疗无效,故邀余会诊。查患者神昏不语,左侧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舌质紫暗,脉弦滑而结代。脉症合参,属风阳内动,气血逆乱,上扰于脑,神明受阻。方拟水牛角30g,白芍20g,丹参3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怀牛膝20g,当归20g,黄芪20g,茯苓15g,胆南星15g,石菖蒲20g,竹茹20g,枳壳10g。服药6剂,神志清醒,言语转清。又服药10剂,偏瘫肢体功能明显改善。以本方增损调治1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能自行下床活动。随访1年,未见复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