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刘艳:中医古籍亟需建立新的检索工具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中医古籍研究则是中医药科研工作中最具特色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诸多原因,在中医古籍研究方面,出现了滑坡,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环境影响外,对古籍研究存在着某些误区,是导致这一结果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中医古籍研究则是中医药科研工作中最具特色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诸多原因,在中医古籍研究方面,出现了滑坡,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环境影响外,对古籍研究存在着某些误区,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还有最为关键的是中医古籍还没有一套新的检索工具。当前,我们有必要用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医古籍和现代化的关系,开发和建立中医古籍新的检索工具,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遗产,实现中医古籍现代化,促进古籍的健康发展,因此就中医古籍建立新的检索工具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中医古籍的信息特点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其信息量十分博大,不仅具有珍贵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术的基础。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似同实异及似异实同等内容,归纳起来有三。 1.1 内容丰富性 中医药书籍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实用性,蕴涵着医学、药学、动植物学、天文学等知识,仅现存中医古籍就有12000多种,综合性临床书籍多于基础,而临床各科书籍达数千种之多,如在隋代的医家们对病源的探讨和描述,都取得了相当成就。公元610年,巢元方等人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一书,是重要的代表作。全书共50卷,分67门,论述了1739种病候。它首先对疾病记载广泛,虽然以内科为主,但也包括外、妇、儿、五官、神经等各科疾病。该书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很大,不但唐以后的许多医学著作都直接或间接引用了它的原文和论点,到宋代更被指定为专业医生的必读之书,定为国家考试医科学生的科目之一。 1.2内容分散性 中医古籍的丛书、类书、全书、医案等无论从数量、质量上都是世界医学书籍史上独特的,《中国丛书综录》收录中医丛书139种,《中国医籍志》列全书、丛书70余种。由于一种书同时被收录于不同的丛书中,导致大量的重复整理、编辑、出版等。人们只有从文字、语句中做文章,中医书籍关系密切,几乎每一部书都是从经典中寻找自己的证据。现存规模最大,体例较为完善的古代类书是清政府诏修的《古今图书集成》,其中《医部全录》多达520卷,约950万字,分类辑录自《内经》至清初120余种医学文献,内容包括医学理论、各科病证、方剂药物、医史传记等,是迄今为止类书中收录医书最多者。 1.3名实的游离性 中医古籍的书名极其复杂,有数万种,一些书名简捷明快;一些书名含义深刻;一些书名典雅;一些书名带有神秘色彩。同书异名,异名同书,普遍存在。研究历代中医古籍发现,中医古籍书名命名有以托名命名,如《黄帝内经》;反映学术的,如《扫叶庄医案》;以官职命名,如《长沙方歌括》;以地域命名,如《岭南方》;以方药命名,如《医学启语》;有以书名和医学没有关系命名,如明代金溪人龚居中撰著的《红炉点雪》等体现了中医重体悟的认识方法。 2 建立新检索工具的必要性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的珍贵历史遗产,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数千年来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以图文形式记录在中医古籍中。但是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中医古籍的信息价值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中医古籍的数字化工作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成果是电子版图书,如湖南中医学院开发的电子版《中华医典》比较具有代表性。但是,“电子图书”只解决了中医古籍的保存价值与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其最大缺点是用户界面简单和检索功能薄弱。目前的电子版图书与印刷版图书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因此中医古籍电子版图书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保存中医古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和开发中医古籍,并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健康服务外,还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需要,深入开展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当前的古籍信息检索工具是给读者提书名一子目录一各馆的馆藏代码,先进一点单位的用数据库,利用起来很不方便,怎样才能让大多数人更好地、正确地、充分地、方便地用好祖先的遗产,那么建立新的规范化检索工具刻不容缓。 2.1 准确反映信息的需要 中医古籍数字化的发展,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深度揭示,强化信息检索功能,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同时建立基于超链接技术的阅读环境,实现中医古籍各种传本、校勘本和注释本等相关内容之间的链接,能够汇聚相关信息,使读者可以对发散性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 2.2 提高中医古籍利用率的需要 充分发掘中医古籍所蕴涵的信息价值,对中医古籍进行深度揭示,并提供快速便捷的利用途径,为阅读理解和深入研究中医古籍提供了一个完善的工具平台。 读者到图书馆古籍室,首先应利用手工目录或机读目录或检索工具书检索到所需要的内容,即需要我们提前做大量的工作,通过该数据库使研读中医古籍者获得全面系统的切人手段与途径,举办任何一个专题、专项,都可以使中医古籍所载一览无余,使利用中医古籍者从中得出自己的综合判断和取舍,从而促进中医药领域产生重大的发明和发现。 2.3 建立新的信息形式的基础 就基础而言,中医古籍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的基础,笔者以为应把中医古籍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并将以纸本为载体的中医古籍转换为数字化信息,把现代病的病名列出,以中医古籍数字化方向作为切人点,并通过信息整合来构建中医古籍数字化信息系统,以此激活中医古籍所蕴涵的信息能量,使中医古籍成为现代中医药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才便于有关人员利用。 3 建立新检索工具的设想 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遗产,不是个人或某些集团的意志,而是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中医古籍则是数千年来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有人继续整理、研究和开发及利用,我们要把中医古籍财富进行整理,进行数字化转换、数字化信息组织、超文本链接方式研究。建立信息节点,并相互链接,使信息资源形成网状结构,使用户可以从任意一节点进行自由跳转、浏览和查阅信息。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去做。 3.l 动员全国力量合作分工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具有5000年历史。中医在民间流传很广,形成文字也有2500年历史,古籍的整理是一项漫长、艰巨、繁琐的工作,不是个人、一个图书馆或几个图书馆力所能为,而是需要全国的中医院校图书馆来共同完成此项工作,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网络,来共同完成此项工作。 3.2 国家要投资支持 根据初步调查研究:在中医古籍方面,尚有部分孤本、善本古籍需要购人或复制;在设备方面,需要购置光学字符识别仪、计算机耗材等;另外,调研咨询、系统调试、专家鉴定等尚需要一定费用。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将是巨大的,对促进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此项工作涉及人员广,时间长,费用大,单靠热情是行不通的,需要国家的投资支持。 3.3 纳入重大科研项目计划 目前,中医古籍整理研究项目,能被列入国家或少数省区的重点课题,也有极少数中医古籍整理研究成果获得科研成果奖,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却普遍存在着中医古籍研究立题难、出书难、获奖难,甚至发表论文也难的问题。为了让这些宝贵遗产不被历史湮没,不愧对祖先、子孙,我们呼吁,把建立中医古籍新的检索工具纳入国家科技科研项目,使之更加系统、规范化。 4 结语 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今天,建立中医药古籍新的检索工具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但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辩证关系,稳定中医古籍的研究队伍,加大对中医古籍研究的力度,促进这项研究中多出人才,多出成果,还能进一步指导临床在短时间内辨证施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