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裴莹 郭义 陈泽林 李桂兰:针刺手法应逐步规范化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指出:“保护和发展中医药,加强中医临床基地和中医医院建设,推动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强对重大疾病的研究。”可见,国家己把中医药标准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指出:“保护和发展中医药,加强中医临床基地和中医医院建设,推动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强对重大疾病的研究。”可见,国家己把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纳入了国家发展纲要,未来五年里,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在中医针灸发展中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针灸临床是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针刺手法则是针灸之精华所在,是针灸临床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在临床实践和学科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传统针刺手法种类繁多,存在形式和作用并不确定,没有规范化的量学规定,针刺施加因素也缺乏量化标准,而且没有可遵循的客观操作标准,导致了临床疗效无法准确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针刺手法的不规范统一给针灸临床和科研带来诸多不便,也给学习掌握和学术交流带来了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针灸学科的发展,阻碍了针灸面向世界发展的前进步伐,因此,针刺手法规范化、标准化势在必行。   从整个中医药行业来看,虽然在针灸学科标准化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标准化体系还不够完善,标准制定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深入,标准的实际应用也不理想,仍处于薄弱环节。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制定更完善统一的针刺手法操作规范,使其走向国际标准化。   针刺手法的客观化和规范化是深入研究及推广针灸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刺手法是一门在实践经验中总结而来的操作技术,需要通过规范化将经验上升到科学高度。针灸学科的发展应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科学,利用现代技术推动其发展和创新,加强现代科学方法论研究,尽可能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努力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定量化。针灸学属自然科学范畴,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科学的量学观,石学敏院士就曾率先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理论,首次对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两次针刺间隔时间等针刺手法的四大要素进行了科学界定,并开展相关研究。   目前,针刺手法规范化工作还处于起始阶段,针刺手法又繁难复杂,千变万化,难以统一,应以“先简后难”为原则,从规范简单手法操作做起,从基本手法到复合式手法,如可先从提插捻转法开始逐渐规范像“烧山火”这样比较复杂的手法;而且标准绝不能是一家之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大家的接受,要尽力做到“取大同,存小异”,争取大部分人的赞同和认可。规范的过程始终是一个由粗到细的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变迁、研究的深入以及经验的累积,规范也会随之更改,逐步趋于更科学、完善。   当然,针刺手法规范与否最终仍然需要以临床治疗效果来确定,疗效的取得是以正确地实施手法为前提的,到底哪种操作方法更严谨更标准,可作为操作规范来遵循,首先是要以疗效来评判的。所以,必须经过临床的反复检验并进行反复修正,标准的制定才能趋于完善。   总之,针灸技术标准的建立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针刺手法规范化是使针灸操作更具科学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疗效的可靠保证,更是针灸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和针灸要面向世界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D4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