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红,王竹鑫:我院3年间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情况分析及体会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湖南中医学院附属二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 我院的中药饮片均从正规公司计划购进,入库前严格按照2000年版或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湖南省中药材标准》及《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等标准进行入库验收、登记
(湖南中医学院附属二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
我院的中药饮片均从正规公司计划购进,入库前严格按照2000年版或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湖南省中药材标准》及《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等标准进行入库验收、登记,验收合格方可入库。现将我院3年来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情况报道如下,并分析拒收原因,浅谈其中体会,希望与业内人士共享经验。
l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情况及拒收原因
我院2002年11月~2005年11月3年中共验收中药饮片7 659品种次,验收合格入库饮片为7 234品种次(占验收总数的94.45%),拒收的不合格饮片为425品种次(占5.55%)。拒收原因达15个方面,其中因炮制不合规范而拒收的品种次最多,为135品种次(占
拒收总数的31.76%)。
拒收原因分析如下。1)水分超标:有20种饮片(占4.70%),如山药、麦冬、熟地、川芎等。2)杂质超标:有33种饮片泥沙、非药用部位等杂质太多(占7.76%),如红花掺沙,地龙腹中泥土未去,全蝎腹中掺米粒、泥沙、车前草灰屑多,金樱子肉毛核多,山茱萸果核超过3%,栀仁中果壳多等。3)炮制不合规范:有135种饮片(占31.76%),又分为多种情况。(1)29种应炮制而未炮制,如火麻仁未炒及打碎、补骨脂未盐炒、乌梅未醋蒸、麦芽未炒;(2)31种欠火候,如女贞子棕褐色未变黑、酒蒸时间不够,制白附有白心,法夏较麻舌,煅牡蛎质坚硬粉末较粗;(3)10种炮制太过,如蔓荆子内部焦黑色近炭化、续断炭已炭化;(4)25种蜜炙品用蜜量太多而未炒干,或吸潮发黏,如炙甘草、炙黄芪、炙远志、炙麻黄;(5)37种片型不佳,如熟地未改刀而太大,当归片、薄荷、桑叶、大青叶太碎,南沙参大小不均匀等;(6)3种炮制方法不合规范。4)变色:有36种饮片(占8.47%),如菊花变黑,葛花色加深,丹参发黑,白及不白,安痛藤色黑灰,川牛膝变色,白术陈旧变色。5)泛油:有19种饮片(占4.47%),如柏子仁、桃仁、苦杏仁、核桃仁、天冬等。6)生虫:有7种饮片生虫(占1.65%),如没食子、黑豆、参须、甘遂、明党参等。7)霉变:有32种饮片(占7.53%),如瓜蒌壳、土茯苓、萆解、丝瓜络、金樱子、射干、乌药、款冬花、陈皮等。8)腐烂变质:有4种饮片腐败不能药用(占O.94%),如全蝎腐臭有异味。9)木质化:有13种饮片(占3.06%),如黄芪柴性,嚼之味淡而渣多,白茅根质坚硬、味淡,竹茹质硬,捏之不柔韧,肉苁蓉木质化而非肉质。10)含量低:有18种饮片有效部位少或有效成分含量低(占4.26%),如鸡血藤红色树脂太少,檀香香味不浓郁,茯神松木太少,薄荷气味淡。11)掺人低价格饮片:有10种饮片(占2.35%),如松贝中掺青贝或奉节贝母,西洋参片中掺生晒人参片,五味子中掺南五味子。12)掺伪:有31种饮片(占7.29%),如酸枣仁中掺滇枣仁,皂角刺中掺酸枣刺,地肤子中掺藜的果实,白花蛇舌草中掺伞房花耳草,海马体内插人铁丝等。13)品种不符:有14种饮片(占3.29%),如以野葛充粉葛,以竹节伸筋充大仲筋,以川射干充射干,以香加皮充五加皮,以黄芥子充白芥子,以新疆枸杞子充枸杞子。14)等级规格不符:有10种饮片(占2.35%),如以200头三七充120头三七,以中号甚至小号蛤蚧充大号蛤蚧,以国产洋参充进口洋参,以小条刁海龙充中条或大条刁海龙。15)伪品:有43种饮片(占10.12%),如以柚皮伪充香橼,以常春油麻藤或山鸡血藤伪充鸡血藤,以桃或李或杏伪充乌梅,以菜百合伪充百合,以扁柏木喷以檀香挥发油而伪充檀香,以鸭内金充鸡内金,以水栀子充栀子。
2 验收中药饮片的体会
2.1 《中国药典》对中药的鉴别包括了显微鉴别、薄层定性鉴别、含量测定等,因这些项目或方法烦琐不易操作,或需要高档仪器设备,或操作时间太长,故医院中药饮片验收不可能完全按药典方法来检验。只有具有丰富的中药饮片验收经验,才能更快速、准确地
把好饮片入库关,从而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及时。
2.2 笔者认为,在深入了解每种中药性状的基础上分辨其鉴别要点并运用于实践中,是中药验收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能够怏速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关键。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在中药饮片验收入库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利用传统的经验对中药材观其形、察其色、闻其气、尝其味、触其物、听其声,或用简单的火试、水试等来判断中药的真伪、优劣和等级的宝贵方法,值得学习和继承。
2.3 近年来,单纯的中药伪品比例逐渐下降,而掺伪品和劣制品比例不断增多,劣制品中炮制不合格饮片居首位,故如何提高中药饮片的炮制质量,应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虽然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增加了中药饮片标准,但大多数中药饮片仍缺乏可控性的法定依据。中药炮制品的质量研究将是中药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