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袁长津 三方修练铺就名医成才之道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袁长津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我们最近组织对我省15位农村基层中医的成才经历进行了深入调研。这15位同志数十年来,坚持在农村基层行医,运用中医药为人民群众解除了不少疾苦,在勤谨实践中潜心
    袁长津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我们最近组织对我省15位农村基层中医的成才经历进行了深入调研。这15位同志数十年来,坚持在农村基层行医,运用中医药为人民群众解除了不少疾苦,在勤谨实践中潜心学习,在热诚服务中无私奉献,故学验俱优,德艺双馨,名垂一方。200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农村基层优秀中医”光荣称号;其中大部分在2003年即被评为我省首批“农村名中医”。在与他们本人接触及对其经验材料的整理中,不仅使我回想起自己早年在农村艰辛而充实的学医行医经历,更使我联想到一些古今名医成才的感人经验,并从中体悟到,一个优秀中医的成才之路,必须经过如下三个方面的认真修练:善于学习,勤于临床,严于修德。   善于学习 终身不怠   一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刻苦熟背几本中医入门书,还要熟读几部经典著作,打下扎实的中医药基础,并养成终身好学不倦的良好习惯。这15位农村中医师中,大多数都没有高等学历。他们早年学医,有的是先拜师学徒3年,后又进院校或医院进修深造;有的是在当地办的中医中专学习3年后,又在工作中拜师跟班临床。在入门学医的三五年中,他们在接受老师口传面授的学术经验的同时,大都背诵或熟读了《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及《中医入门》、《中医学概论》等书籍。在此基础上,他们都继续认真学习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并做到反复熟读,终身温习。把经典著作读熟,甚至背熟,这是一项基本功。反复熟读,可以帮助理解,加深理解,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能生巧。在此基础上,再涉猎选读一些古今各家名著及当代中、西医学书刊,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解决临床面临的新问题。总之,学贵有恒,开卷有益,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终有所成。   二是要在工作和交往中虚心向同行学习。要学会在工作中,向自己的同行同事(包括西医同事)学习,并与他们多沟通、交流和协作。许多著名的中医大师,都有善于向同事同仁学习提高的经历。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早年用玉屏风散防治“习惯性感冒”,多是大剂煎汤突进,虽数剂可效,却不易巩固。后来,他观察到蒲辅周老治“习惯性感冒”,也用玉屏风散,却是小量长服,疗效很好。岳美中认真思索其中的原因,加深了对慢性病转化要有一个逐渐积累过程的认识,即有“方”还需有“守”这个道理的认识。   勤于临床 及时总结   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个不同的医药学术体系。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长期的医疗临床、社会实践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熏陶下逐渐形成、修正、发展起来的。   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既是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即对前辈医家学术经验的总结,更是仲景自己长期坚持“坐堂行医”、“平脉辨证”的临床实践结晶。   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继承研究历代医药典籍的同时,一生坚持临床实践和采药、制药、尝药,长期深入民间,虚心向农民、渔夫、工匠、铃医、车夫下问请教,通过亲身品尝、调研和临床观察,对古代本草书籍的内容进行科学严谨的去伪存真,纠错补遗,历经27年艰辛而完成划时代的药物本草及博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为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树立起一座享誉世界的丰碑。   近代颇具创新精神和卓越成就的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一生所创制的许多疗效卓著的新方和药物研究的成果,都是经过了他自己临床反复验证和亲口品尝观察后总结而来的。诚如张氏所说“遇难治之证,历试成方不效,不得不苦心经营,自拟治法。迨拟出用之有效,且屡次用之皆能随手奏效,则其方不忍抛弃,而详为录存”;“盖愚对于诸药,虽剧如巴豆、甘遂,亦必亲自尝试,是以凡所用之药,皆深知其性味能力,于诸家本草之外,恒另有发明也”。   以上所举,皆说明医疗实践和临床研究才是中医药学术发展创新的不竭源泉和主流途径。正如古人所说“多识治病,屡用达药”,“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只有经过临床实践的长期磨砺、摸索、总结,才有可能成为一位医术精湛的中医。同时,我们评价临床医生水平的高低及授予其名誉等,也应当以长期临床医疗的实际效果及病者的口碑为主要判断标准,即“名非苟得,以廖者之口为依据”。基于此,故湖南省首批评选“农村名中医”的业务标准则并不以高学历、高职称、文章多、著作多、科研成果多等为必具条件,而以长期扎根于基层临床为患者治病,疗效好,求诊者多,名著一方等为主要依据。   严于修德 贵在奉献   医乃仁术,以德至上。古往今来之名医,无不如此。隋唐名医孙思邈曾写过一篇专论医德的著名文章,题为《大医精诚》。这里所谓“大医”是指能真正为老百姓解除疾患之苦的医生,故又称为“苍生大医”;所谓“精”是指“业精”,即医疗技术要精湛,钻研技术要精益求精;所谓“诚”是指“德诚”,即为病人服务要诚心诚意,要守诚信。   此外,作为一个系病人安危苦乐于一身的医生,对待工作,对待病人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既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更要谨慎细心、认真负责。已故的全国著名医学家张孝骞,在回顾他60年临床实践时,曾发自肺腑地告诫说:“临床医生在诊治每一名患者时应当谨慎严肃,时刻警惕着自己的判断或措施是否尽职,是否全面,是否有疏漏缺失,其心情就像古人所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诚哉斯言!如果我们每一个医生在临证时,都具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境和严谨尽职的作风行为,则病人都会感到放心满意,医生都会不断提高疗效水平,医患之间更会形成和谐而协作的良好关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